一万小时定律?冠军没那么容易

2018年冬季奥运会已于2月9日在韩国平昌拉开序幕。一个古老的话题又开始掀起讨论的热潮:相比于银牌和铜牌得主,金牌得主是不是一定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来练习呢?

1993年,瑞典心理学家K. Anders Ericsson发表了一篇极具影响力的论文,指出平庸的音乐家和他们的高级对手之间的表现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花在练习上的时间。后来,他将自己的理论推广到其他领域,包括运动、象棋和医学。Ericsson强调说,在这些领域中,刻意练习对成功的影响是没有上限的——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音乐家和医生都是在本领域内最努力的人。他的研究成果后来被记者Malcolm Gladwell推广为“一万小时定律”,即,几乎任何领域中最顶尖专家的表现实质上都只是投入1万小时的实践时间。

不过,一项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新研究表明,刻意练习只是夺得世界冠军的众多因素之一。凯斯西大学的心理学家Brooke Macnamara表示:“无论多或少,练习都会提高一个人的表现。”不过,还有其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决定了谁是领域内最顶尖的选手。

Macnamara和同事们分析了34项研究,这些研究对2765名运动员的训练时间进行了追踪和记录,同时还记录了每个运动员的成就(以客观指标来评判,如比赛时间、专家评定成绩或精英群体成员资格等)。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所有级别的运动,包括在州级或俱乐部比赛的运动员,有意识的练习可以影响运动员成绩差异中的18%。但是,如果只看最优秀的运动员(那些参加过奥运会或其他世界比赛的选手),他们在练习时间上的差异只能解释他们在体育赛事上表现差异的1%。Macnamara说:“这表明,实践时间对于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很重要,但再往上,单纯的实践就难以将优秀的和伟大的选手分开。”人们对于影响表现的遗传学基础、心理学特征和其他因素的了解还太少。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Ericsson认为这篇研究中定义刻意练习所使用的标准不够严格,因为它将自主练习和其他类型的练习也并入刻意(有意识、蓄意的)练习的范畴,而不是只关注教练指导下的练习与即时反馈:“这与我们一般所说的刻意练习非常不同。”不过,Ericsson也承认,运动员几乎在所有时间都受到教练的指导,定义上的不同并不会影响这篇研究的结论。

该研究领域中的许多人认为“一万个小时”的问题是学术性的,而非实用层面的问题。“大多数的科学家承认,实践对这个领域专业技能的发展很重要,但与此同时,我想我们也接受其他因素也有所贡献,”布鲁内尔大学的Mark Williams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这项新研究)是一篇有趣的论文,但我不认为它会改变人们目前所做的事情。”

不过,作者Macnamara认为,该研究为更细致地理解多种因素如何结合并有助于表现的方式开辟了道路。“我不知道我们能否100%地解释(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我认为我们能比现在做得更好。”(编译:Panda)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