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我能做些什么?

以下内容节录自《晚点》访谈(对谈四位公共卫生专家:医疗系统最大的威胁是我们对病毒的恐惧

文丨管艺雯 沈方伟 编辑丨宋玮

《晚点》:什么情况下需要对新冠病毒进行自测?有哪些注意事项?

王晨光:自测通常在以下情况进行:有发烧或寒战、咳嗽、气短或呼吸困难、疲劳、肌肉或身体酸痛、头痛、味觉或嗅觉丧失、咽喉肿痛、充血或流鼻涕、恶心或呕吐、腹泻等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需要确诊新冠以区别流感等其它呼吸道感染。

这对高危人群尤其重要。一旦有症状,尽快自测。

《晚点》:如果感染病毒,会经历怎样的过程?什么情况需要去医院?

王晨光:通常持续 5 天 – 7 天,因人而异。部分人无症状,有症状的也存在症状差异。症状通常是发烧、肌肉酸痛、咳嗽、咽喉肿痛等。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如果感觉不舒服,可以用一些常规解热镇痛的药物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症状。

以下情况需要急诊就医:1. 呼吸困难;2. 胸闷并有压痛感;3. 昏昏欲睡,意识模糊;4. 皮肤和嘴唇发紫。

《晚点》:是否会重复感染?以及一个人感染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和哪些因素有关?

王晨光:重复感染的主要因素一是病毒变异,新毒株跨越了之前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二是个人身体的免疫功能,如有些其他的疾病会造成免疫功能受损。

当前流行毒株感染后再次被同样毒株感染的数据还欠缺,因为这个毒株出现也才一年左右。从之前的流行毒株看,感染后通常会有半年以上保护期。重复感染不罕见,以美国纽约州为例,截至目前首次感染超过 600 万人,累计再感染人数也接近 50 万。

《晚点》:有一些人会担心灭活疫苗的有效性不如复必泰的 mRNA 疫苗。

王晨光:以近期美国流感和新冠感染情况为例,11 月第一周美国流感住院 1.3 万人,死亡 730 人,住院病死率为 5.6%,新冠感染住院死亡从奥密克戎之前的 15% 降低到今年上半年的不到 5%(当前可能更低)。

但是,这个数据背后的数据更能阐明问题。美国当前的新冠死亡率降低是以此前百万人的死亡为代价,更是大规模 mRNA 新冠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的结果。

当前,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都基本进入后疫情期。这两个地区在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等方面有较大的可比性。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报告确诊感染人数近似,都在 210 万 – 220 万之间;截至 12 月 10 日,中国香港报告新冠死亡 10935 例,新加坡报告 1707 例。

内地主要接种的是灭活疫苗,几乎没有 mRNA 疫苗。因此,当前的新加坡数据不能简单照搬代表中国内地的疫情现状。不引进 mRNA 疫苗,免疫落差需要以大多数人的感染填补。

《晚点》:如果持续使用灭活疫苗,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第四针、第五针甚至更多的注射?

王晨光:从疫苗研发经验看,灭活疫苗主要诱导体液免疫,很难刺激产生细胞免疫,通常需要更多的剂次才能建立免疫保护。到底需要多少剂才能达到免疫保护的目的,需要临床试验验证(注:新加坡要求的新冠疫苗基本保护指已接种三针 mRNA 或重组蛋白疫苗,或是已接种四针科兴灭活疫苗)。

接种疫苗并非越多越好,太频繁接种疫苗的风险除了放大疫苗自身的风险,对免疫系统带来的挑战(或压力)也不可忽视。

《晚点》:一些地区开始推行第四针吸入式疫苗,它比灭活疫苗效果更好吗?

王晨光:吸入式疫苗没有经过大规模临床验证,缺乏有效的证据。吸入式疫苗相对肌注疫苗,可建立呼吸道黏膜免疫,有点模拟感染过程。

《晚点》:目前,长新冠(新冠后遗症)是否值得重视?

王晨光:严格医学意义上,由新冠病毒感染带来的长期疾病还缺乏足够的研究。更多是偶合现象,例如我最近湿疹严重,新冠之前没有过,我就容易把这个湿疹和感染新冠联系起来。新冠确实会加重一些基础疾病,但这也算不上长新冠。

李长青博士的文章(https://sciowl.club/2022/05/29/30089/)里提到,在医学界没有对所谓的长新冠做出相对准确和可操作的标准之前,媒体不该过度渲染这个概念,也建议普通民众尽量忽略这个话题。人们如果过多关注长新冠,给很多常见症状都扣上长新冠的帽子,可能会忽略本来应该关心的问题。如果是潜在的严重疾病,扣上长新冠的帽子,会延误诊治;如果是功能性疾病,扣上长新冠的帽子会导致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还有很多症状可能本身是精神心理问题,扣上长新冠的帽子会让一些精神心理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造成的后果不亚于癌症误诊。

《晚点》:上海、广州、北京的三次大感染,病毒是否是同一种?病毒的变异方向是怎样的?

王晨光:目前看是同一种变异毒株。如果将来还有取代奥密克戎的流行毒株出现,大概率疫情已经结束了,新的变异被归入普通感冒病毒,成为感冒病毒的第五个冠状病毒成员。

病毒变异并没有方向性,但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传播力强的变异病毒留存下来,奥密克戎能迅速取代德尔塔,德尔塔取代之前的原始毒株也是一个道理。毒力强、致死性高的病毒杀死宿主,病毒也就无法传播。所以更致死的变异病毒取代奥密克戎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疫情的结束一定是高效的疫苗和高传播率的变异病毒共存的局面 —— 通过疫苗保护高危人群,同时通过高传播率的变异病毒迅速在低危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