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自救技巧

文 | 方玄昌

在郑州水灾致12人死亡之后,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凸显:超级暴雨让一些水库堤坝面临溃坝危险。此前内蒙和河南已有几处大坝溃决,好在尚未造成大的伤亡。 

略知中国水文历史的人都知道,46年前发生于驻马店的那次大洪灾,最主要的人员伤亡就是由溃坝造成的。如何在突如其来的洪流中逃生,对于今天处于洪灾中的许多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水灾中逃生有一系列原则,其中大部分都与生活常识相一致,也符合人的本能选择,包括“就高不就低”(水往低处流)、“就宽不就窄”(宽广的空地上相对安全,狭窄的巷道中更容易积聚深水)、“就疏不就密”(杂物稀疏的区域不容易遭到二次伤害)等。只要保持冷静,即便没人提醒,灾难来临时大部分人也都会这样做。这些常识性的原则,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也适用。 

但还有一条专门针对洪水等流体造成的灾难的逃生原则(或者说是技巧),许多人未必清楚,并且它是反人体本能的。那就是在遭遇弧形激流(很常见)时,需要选择弧形的内侧,避免呆在弧形的外侧。这是因为流体的惯性作用决定了弧形外侧流速更大,破坏性也更强。

如图,这是一段S形河道,岸上的a、h两个点处于弧形外侧,是两个危险点,这些点所在的堤岸不仅更容易被冲垮,而且如果你站在这些地方,会有更大概率被突然升高而冲上岸的洪流卷入水中。岸上的d、e两个点处于弧形内侧,相对要安全得多。 

而在河流中,b、g两个点处于弧形外侧,是流速更快的危险点;c、f处于弧形内侧,是水流速度较慢的安全点。 

请注意:这与水流方向无关,只跟河道形状有关。 

在其它因素不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遭遇弧形激流时,无论你是在水中还是在岸上,都需要尽力避开弧形激流的外侧,而选择移向弧形内侧。 

暂时先不讨论受困者完全失去自控能力的极端情况。如果你陷在激流中间并且还能勉强自主行动,这时必须要对抗自己的本能:你往激流外侧移动很容易,因为水流会推着你往外侧走;而要移向激流内侧就需要对抗水流的力量。但你每移向内侧一分,自控的难度就会降低一分,你成功自救的可能性也会上升一分。 

这一原则对于雪崩发生时的逃生自救也适用,因为积雪滑落、流动时也具有流体的性质。 

灾难来临时,左右一个人命运的因素异常复杂,但你如果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和原则、并能恰当地使用,无疑会大大提高生还概率。并且,面对灾难时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以及具备充沛的体能,和拥有丰富的逃生知识一样重要。说白了,面对灾难,一个人是否具有更高的生还概率,早在灾难来临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