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中国真的不需要方舟子

我们中的多数人,已经适应并认同了目前这个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的环境;并且,这个环境的相当一部分受害者,都在企图利用这个环境而转变成为受益者(同时也是施害者),他们并不期望打破这个可以浑水摸鱼的环境。

8月14日,最早捧起韩春雨的《知识分子》发出了一篇针对韩春雨及河北科技大学的檄文《“学术评议”韩春雨,我们能“静候”结果吗》。

诚如一些网友所评,这篇文章很“给力”,它至少重复了方舟子之前对于韩春雨的部分揭露性工作。不过我想,假如《知识分子》在文章前面加一按语,坦陈自己最初放出韩春雨这只妖怪的初衷、以及此举给中国学术界和社会带来的伤害并致以歉意,那么这期报道将会更“给力”——那样的话,我还会对这份媒体保留一丝敬意,并原谅其致歉来得太晚。

当然,我们恐怕不能有这样的期望,正如我们不能期望韩春雨会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诚信行为、以及这一事件最终能得到公平而恰当的处置一样。

当一些网友再次哀叹“诚亡耻韩”之时,我看到的却是又一出活剧:

方舟子:韩春雨是骗子,原因12345。

颜宁仇子龙们:韩春雨不应该被质疑。

媒体ABC:韩春雨很伟大,方舟子是碰瓷博名声。

公众:韩春雨是民族英雄,方舟子是汉奸流氓!

权力部门:韩春雨好样的,要奖励。

韩春雨:拿着几个亿当主席的感觉,好极了!

(“美帝”进一步证实韩春雨成果不靠谱,韩春雨面临撤稿)

颜宁仇子龙们:我早就觉得韩春雨有问题。

媒体A:韩春雨有担当,中国科学有希望。

媒体B:韩春雨是骗子,原因12345(与一年前方舟子所说一致)。

媒体C及公众:颜宁仇子龙们告诉了我们真相;方舟子这个流氓汉奸说话方式有问题,害得我们被骗了这么长时间。

权力部门:此事打住,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把韩春雨事件换成之前方舟子揭露过的其他诸多造假事件(或者是他揭露过的谣言),这个剧本的结构都不必做大的调整,只要修改事件名称即可。通过每次事件过程中的社会舆论,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一直作为揭假、辟谣先驱者出现的方舟子永远是可恶的(尽管事件发展到最后总是会证明他没错),骗子永远是值得同情的,作为马后炮的摘桃子者(他们中有许多其实都曾经是骗子的帮凶)永远是获得掌声最多的。

如果无关社会进步,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样一幅怪相当漫画看。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一再出现的“揭露-袒护-再揭露-遗忘”循环,不仅给造假者提供了喘息和逃脱的机会,还必然让社会直接付出惨重代价——拿韩春雨事件来说,最初方舟子依据国外众多实验室均未能重复出实验、韩春雨的回应明显异常等信息而断言韩春雨有造假嫌疑之时,假如科学同行和媒体人能够秉承中立原则客观看待此事,当可避免舆论一边倒地为造假者辩护,政府相关机构也就能够及时止损,而不至于继续浪费纳税人的钱、导致最终无法收场。

这一怪相的反复出现、循环,仅仅以“一些人企图妖魔化方舟子”“中国人本来就集体患有‘先天性阿尔兹海默氏症’”等因素(这些因素确实存在),显然还远不足以得到解释。我的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至少还有一个:中国从“上层建筑”到普通平民,本来就没有期望造假者得到揭露和惩罚。

——更坦白地说,我们中的多数人,已经适应并认同了目前这个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的环境;并且,这个环境的相当一部分受害者,都在企图利用这个环境而转变成为受益者(同时也是施害者),他们并不期望打破这个可以浑水摸鱼的环境;中国人骨子里想要的,就是一个投机而不是投资环境。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方舟子揭露韩春雨后各方的利益得失。

首先是韩春雨,两个多亿即使拿到手,后续的嘉奖怕是挨不上了,名声一落千丈,他当然不高兴;

其次是韩春雨的同行们。那些兢兢业业做科研的,看到人家这样的成功、成名方式,并且还不会得到处罚,想必不会愉快;而那些原本怀着跟韩春雨一样梦想、也打算借造假成名并发财的,恐怕也高兴不起来,毕竟往后发假论文的难度增大了;

《知识分子》之类的媒体,想必会由于之前对韩春雨的吹捧被方舟子讽刺打脸而羞怒;

公众,则会因一位“民族英雄”的“陨落”而失望,并有许多人会对方舟子表示愤怒、痛恨——这种奇葩心理,之前已经有过多次类似案例了;

学术机构和权力部门就不必说了——本来大家一团和气共同分赃,你方舟子来凑什么热闹?

即便是方舟子本人,打假成功了又能怎样?看到自己揭露的这么多假得不到公正处置,他也没有高兴起来的理由;我等旁观的吃瓜群众,除了无力感、剩下的也只有愤懑和郁闷。

看见了吧,方舟子揭假成功,居然没有一个群体是高兴的!

常常听到有人说,好在中国还有一个方舟子;又有人说,可惜中国只有一个方舟子。依我看,一个方舟子已经太多了。没有他,中国科学发展必将一日千里,甚至将创出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东方科学体系”;没有他,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国家和民族将充满希望;即便是他自己,如果不做揭假捣蛋的方舟子而选择做一个普通人,以他的智识,想不发财都难。

如同韩春雨事件中所显示的,我们已经习惯把哀乐唱成赞歌,为什么不继续唱下去呢?赞歌总比哀乐好听。至于是非对错与社会进步,真的那么重要吗?谁在乎?

本文作者:方玄昌,科普作家,资深媒体人。1973年生人,毕业于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专业)。1999年进入新闻领域,2002年起至2011年先后担任《中国新闻周刊》科技部主任、《科学新闻》执行总编、《财经》杂志环境科技组主管编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