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规模战争,还是要局部战斗,就看你是否重视癌前病变

大多数癌症是慢性疾病,不仅是指它们发展过程缓慢,而且产生的过程也是缓慢的。癌症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原因就在这里。

癌症发生之前,往往有很长时间的慢性炎症和损伤。尽管人体有很强的修复能力,但一旦超过了修复能力的极限,损伤就不再可逆。但不可逆的损伤也不会立刻就转变成癌,还需要经过一些人的组织细胞的中间状态,这些从慢性炎症到癌症转变的中间状态就叫做癌前病变。

医学界对癌前病变了解和观察较多的主要是食管、胃和大肠。原因一是这些器官容易受到慢性损害,也较多接触致癌物质,是癌症的好发部位;二是得益于内镜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可以进行相对方便的动态观察。

不是所有癌前病变都会转变成癌症,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逐渐增高。早期的癌前病变可能会一直维持到人的预期寿命终止,但晚期的癌前病变可能很快就转变成癌症。

不同的器官组织有不同的过程,以胃癌为例,大体的过程是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癌。从左到右是一个加速的过程。

在证实转变成胃癌之前的所有病变,都可称作癌前病变。需要明确一点,癌前病变是病理学范畴,和症状、化验大多没什么关系。什么叫做病理学,简言之就是需要在显微镜下放大几百倍观察才能发现的东西。而要做病理学检查,几乎都要从人体上取一小块组织来检查,即活检。所以,如果没有做过活检,先不要自己吓自己以为已经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和症状关系不大,所以不能依靠自己的感觉去发现,而是需要各种筛查手段,比如消化道的内镜检查,宫颈癌的涂片检查。这些和肺癌的胸部X线检查、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和超声检查不一样,后者往往只能检出已经成型的癌,而肺癌和肝癌几乎没多少癌前病变可以查。

癌症的总体治疗效果和死亡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癌前病变的了解程度。假如发现了癌前病变,应对策略因其阶段而不同。

比较早期的癌前病变,恶性转化率还比较低,即便最终一定会转化,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有机会让它们减慢甚至停止转化,一直熬到死于其他情况,在这方面就算赚到了。有些事情是一出生就注定了,无法可做,比如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容易患癌,变性也白搭。近亲属患癌的也更容易患癌。这些都无法改变。

可以做的是改变一些易致癌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过多红肉、蔬菜和水果摄入较少、缺少运动、高盐饮食等等。

但如果是比较晚期的癌前病变,比如原位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就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尽早将病变连根拔除。这个时候的癌前病变和癌其实没有很明显的分界,考虑到活检的局限性,有些病变局部甚至已经有癌变。一旦确定癌变,癌细胞往往突破了人体的最后一道机械防线,与人体的淋巴管和血管接触。即便原位切除,远处的淋巴结和器官转移风险存在,与癌细胞的局部战斗就升级为战争,需要忍痛切掉大块器官组织,或者动用放化疗的战略武器。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本文由李长青授权《科学猫头鹰》发表,并经《科学猫头鹰》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科学猫头鹰》)。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