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吃东西会不会溢出来

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很奇妙,学生们提的问题也很有趣。有个戴眼镜的男生问:在太空吃东西会不会溢出来,我来回答。

小时候躺着吃东西会被大人教 训,从医学角度来讲,躺着吃东西是不对的,但主要是怕食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倒不是怕吃东西溢出来。人们所以认为在太空或者躺着吃东西会溢出来,是因为 平时吃饭的时候都是坐位,从口到肛门的消化道处于垂直位,所以自然觉得食物之所以能够往下走是靠重力的作用。

 

但是,人类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坐着或者 躺着吃东西的。大部分哺乳动物进食的时候,消化道长轴也是处在水平状态。至于喝水,动物们几乎都要把头低下来,口腔反而是处在最低的位置。另外,食物进入 消化道以后,也并不是一直向下,而是像过山车一样过好多个弯。我们知道人体总的消化道长度有好几米,而从口腔到肛门直线不到一米,就该明白食物进入消化道 之后不可能是一直向下了。

消化道里食物的移动不仅不是一直向下的,而且也不是单向的。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里会存留较长时间——流质存留时间短 一些,固态的食物存留得久一些——在这段时间里,食物被挤压着不断地前进后退,加上胃液的润滑和胃酸蛋白酶的作用,变成糊糊之后才一点点进入小肠。如果没 有胃,食物会直接进入小肠,而小肠内会因为碳水化合物突然增多,诱发胰岛素大量分泌,使人发生低血糖和昏迷,这就是倾倒综合征。进入小肠之后,食物除了向 最终出口移动外,偶尔也会往返运动,这样的好处是增加食物和小肠粘膜接触的时间,有利于营养的充分吸收。

所以,即便不是在太空失重状态下,食物也 存在一定的逆流,但这种逆流是非重力生理性的、小幅度的,并且是在某段消化道内的逆流。如果逆流失控,跨越两个消化道节段,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甚至发 生病变。因为消化道各段的结构和生理状况就像一条流水线,只能适应上一段送来的半成品,如果流水线突然反过来,工人或者机器人会不知所措,甚至造成机器损 伤。比如食管的复层鳞状上皮能够适应经过牙齿咀嚼后送来的半固态食物,对机械刺激有较强的抵御能力,但对化学刺激清除能力有限;如果胃或者十二指肠的酸性 或碱性物质进入食管,食管缺少足够的中和能力,就会产生返酸烧心的感觉。再如,小肠是一个无菌或细菌较少的环境,但隔壁大肠则是细菌的集市,细菌互相制衡 维持着表面的和平;要是有大量细菌进入小肠,即便是平时比较老实的细菌,遇到没有竞争的环境也会大肆扩张,造成小肠细菌过度增殖,出现腹胀腹痛的症状。

那 么在太空里,没有了重力,这种病理性的逆流会不会加重呢?这倒不必担心,因为消化道各段之间一般都有一个单向的阀门,防止过度逆流的发生。在食管和胃之 间,有一个由括约肌高压带、膈肌和胃底食管夹角形成的阀门,平时大部分时间关闭,只有在吞咽的时候才开放,防止胃里的内容物返流入食管;胃和小肠之间靠着 幽门隔开,平时一直处于开放和关闭的重复循环状态,但开放的时候往往是因为胃在收缩,胃里压力较高,所以基本也是单向的;小肠和大肠之间则有回盲瓣,也是 一个止回阀。在十二指肠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阀门,是在十二指肠的肠壁上,通过这个阀门可以进入到胆道、肝管或者胰腺。这个阀门也是单向的,只允许胆汁和胰 液进入小肠。如果这个地方逆流,后果也会很严重,比如急性胰腺炎(参见拙作《默默的胰腺会爆发》)。

说一千道一万,理论不如实践。虽然生理和解剖常识认为在太空吃东西不会随意逆流,也不如实践更有说服力。看航天员们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状况,我觉得上述理论是对的。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