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该听谁的

写作本文的原因在于有位公共卫生专业的人士,近来批评政府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的政策。主要理由是:原本大部分儿童已经接受了麻疹的强化免疫,大多已经产生了抗体,为了少数可能漏种的儿童,让这些儿童再接受一次接种是不人道的,不符合伦理的。并且暗示多次接种麻疹疫苗存在风险,但同时又表示相信麻疹疫苗是安全的。

在评价这位人士的观点之前,先介绍一种农具:筛子。筛子的用处是去掉粮食里很小的沙粒和灰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筛孔的直径比粮食小,比灰尘大。用筛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假如靠人工一粒一粒的去找粮食里的沙粒和灰尘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筛子类似的,还有梳子、扫帚、耙子等等。不仅工具,还有一些人类的活动也和筛子类似,比如点名、候车、审计、生产等等,医学活动也是如此。

 

这些人类工具和行为的一个主要共同特征,就是过度。用筛子,必然会筛掉一些直径比较小的粮食颗粒,用梳子可能会梳掉几根头发。点名把所有人名都点一遍,不是冤枉了那些没迟到的人吗?候车早到是不是浪费时间?审计大部分劳动是不是无用功?工厂难道是市场需要多少生产多少?医学活动里面,类似的过度多了去了。即便不做大检查,就用最普通的问诊和查体,大部分对话和查体也是没有价值的。大部分恶心呕吐的女人其实不是怀孕,但都要问月经史。每个切掉的恶性肿瘤,周围都会带着一点正常组织,以免切不干净。甚至于病人使用的药物,也几乎都存在过量的问题,大概每个人的用量都比治疗其疾病所需要的最低剂量高一些,不过这个过量是在安全范围之内。

适当的过度,是人类提高效率和降低风险的通行做法,医学活动也不例外。而公共卫生又是适当过度在医学活动中的典型体现。很少有哪种传染病会造成整个社会的灭绝,再厉害的传染病,也会有人能够存活下来。但为了社会人群的整体安全,给每个人注射疫苗,相当于在洪水还没有来之前筑起堤坝。这样的活动,个人显然无法完成,需要整个社会加上政府的配合。几乎任何国家和政府的疫苗接种,都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强制进行的,接受疫苗接种,甚至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一百多年来,现代医学提高人类平均寿命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公共卫生的进步。它的贡献比外科手术、器官移植还要大。

医学的进步,其实是旧的过度的淘汰,和新的过度的诞生。天花在自然界被消灭,针对天花的疫苗接种就自然被取消了。假如麻疹有一天也被消灭了,麻疹疫苗的接种也会被淘汰。同时,针对新的传染病,可能还会有新的疫苗需要接种。由于公共卫生的性质,不管是疫苗的推动、加强还是取消,都必须在统一领导下执行。与专业学会制定的专业指南不同,公共卫生的上级指令还有行政命令的性质,具有强制性,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专科医生对专业指南或教科书有不同意见,应该提供相应的反对证据,撰写专业论文,经同行评议,并且被其他专业人员重复后,可以在下次指南更新时做出修改。在此之前,不得像公众散播。相对灵活的专业学会尚且如此,公共卫生领域肯定更加严格,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面对公众更该谨慎发言。即便公共卫生管理体制不允许从业者自由发言,还有预防医学等学会组织,各种医学期刊渠道。在得到专业内普遍支持,并获得行政许可之前,对上级的指令仍然应该按照规定执行。否则不需要人人像这位人士一样个性十足,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有一个,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都会面临崩盘。

另外郑重提醒这位所谓的专业人士,作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一员,任何与上级部门相违背的言行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作为专业人士,该不会不知道一些关于麻疹的谣言,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尼日利亚关于麻疹是西方阴谋的谣言让这个国家的麻疹发病率快速上升;英国发表的麻疹疫苗和自闭症相关的论文,让很多英国人拒绝麻疹疫苗接种,导致2007年麻疹病例激增。我不希望将来看到这样的情况:中国的年轻父母们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理由是“有个预防站的人自己都不愿意给孩子接种,说没什么效果还有风险”、“卫生部要求给全国孩子接种疫苗是被WHO强制的,不是真心为了孩子好”……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