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地震:完美验证“大旱之后必有大震”?

文|方玄昌

在今年长江流域遭遇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严重的大面积持续干旱之后,民间就有一种声音,猜测接下来会有一场大地震,理由是“大旱之后必有大震”。

现在,“大震”果然来了。9月5日发生于四川泸定的地震,震级达到了里氏6.8级,震中附近烈度达到了9度,截至发稿时已经造成65人遇难。

按照学界惯常的称谓,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7级以上的叫大地震,6.8级已经接近大地震的标准;而今年川渝两地因受高温干旱影响最大,也被大家看成是这次规模空前的极端气象事件的中心。一切信息似乎都彰显出,泸定地震完美验证了“旱震理论”。

然而这并不改变笔者对这一“理论”的态度:它依然是无稽之谈,这次所谓的“验证”甚至连巧合都算不上。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说法源自中国古代,根据《国语》《史记》等史书记载的有限案例,有人给出了这一笼统的归纳并在民间流传开来。如果不对旱、震两者在关联时间、空间及各自严重程度上加以界定,那么这种笼统归纳很容易成为具有地域适应性的一句废话:但凡一个地方有过发生干旱的情况,未来周围发生的地震都可以算在它的账上。拿这次发生地震的泸定来说,震中周围50公里内曾记录发生过10次5级以上的地震,你如果去追究就会发现,它们一定是百分之百都发生在更早的某次大旱之后。

因此需要追问,“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之后”是多久?“大震”要多大才算数?如果是旱得越久、干旱范围越大,相应的地震震级就越大,那这次地震可还远配不上“人类气象史上最严重的大面积持续干旱”。

将这一民间说法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则是著名民科耿庆国,他在所谓的“旱震理论”中将两者的关联时间做了1-3.5年的界定,并给出了“旱得越久、干旱范围越大,相应的地震震级就越大”论断。他还将民间说法修改为“大震之前往往有大旱”,旱、震关联做了修改,但很显然,他和民间说法一样认为大旱和大震之间存在内在关系。

这类民科“成果”被科普界无数次批驳,但由于三大原因——科学的声音往往跑不过谣言、公众面对灾难更不容易保持理性、这些民科往往都有“科学”包装和官方身份——它们依然很有市场,每一次灾难发生后它们都会再次复活而混淆视听,这次“以事实验证了旱震理论”的泸定地震当然更不会例外。

公众因此有必要学会识别这类谬误的具有普适意义的方法。笔者推荐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若有显而易见的反例且该理论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则可以直接给出鉴定结论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学会这一步最省事,需要的就是动动脑子。

针对“旱震理论”,地震台网中心有人做过统计,从1900年到2013年,中国共发生了142次强震,其中震前四年内为旱区的情况为79次,比率56%;大旱的情况共发生1297次,4年内发生强震的情况为119次,占9%。两个比例数相差悬殊的原因是干旱发生的概率远高于强震,总之,统计给出的结论是“旱震理论”不靠谱。

其实何必如此费事?我们只要把眼光从中国转向世界,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干旱了上百万年的撒哈拉大沙漠为何没有频发超级地震?饱受洪涝之苦的印尼又为何大震多发?可以想见,耿庆国们如果生在印尼,一定会给出“大涝之后有大震”的说法;如果生在另一个地震多发国、气候温和的日本,或许会得出“风调雨顺之后必有大震”的荒谬结论。

第二步:拷问该理论是否明显违背常识;如果是,则要依据“特殊的主张需要特殊的证据”原则。

常识告诉我们,地震发生于地底深处(比如本次泸定地震震源深度为16公里),气象因素则发生于地面之上,作用于地表及浅层地下,两者要发生关联需要突破多大的障碍?“旱震理论”显然属于极为特殊的主张,也就需要极为有力的证据,远不是有限的历史统计数据就能证明其可靠性。

第三步:拷问这种理论是否为主流科学界所接受、论文是否发表在有同行评议机制的专业期刊在资讯通道如此发达的今天,任何一种重要的新发现都会在极短时间内为世界所知、所共享,任何打着“本民族独享”旗号的所谓科学发现都不值得信任。这在涉及人体健康的医学领域尤甚。

“旱震理论”不仅被主流科学界嗤之以鼻,甚至得不到有着深刻时代烙印、本身一些行为也背离主流科学界的国家地震局的认可。

第四步:微观上考察其研究方式是否依据通行的科学规范;考察其研究结果的展示是否符合通行的科学规范——不能只描述现象,还要寻找表面现象之下的内在联系机理

细致考察你会发现,耿庆国的“旱震理论”,与地震预报领域的另一位著名民科任振球的“天地耦合理论”一样,都是依据有限的、主观选择性极强的案例统计而给出结论,其研究方式宛如玄学。

如果是科学理论,就必须要设问:发生在地表的气象事件是如何与孕育于地底深层的地震发生关联的?这需要以强有力的数据、证据和理论来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在辨识这类“另类”理论时,普通公众很容易踩的一个陷阱是被眼花缭乱的专业术语、以及“研究者”的各种头衔和光环所吓倒(耿庆国和任振秋都有许多貌似专业的头衔)。其实,只要你克服心理障碍,稍微认真去看看他们的言论,这些唬人的虎皮很容易就会被揭开。

以上辨识方法无疑都以科学为准则。也许有人会坚定地认为,世上完全可能有比科学更可靠的研究方法,能触及科学所不能抵达的神秘力量;若如此,那我只能说,祝他好运。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