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体检套餐,选还是不选?

当前,在大多数人还“谈癌色变”的大环境下,很多体检机构趁机推出针对健康人的“肿瘤体检套餐”,“滴血验癌”大行其道,有些还打着“精准医学”的口号,声称基因检测跟以往的手段比是多么多么先进。其依据依然为“早发现早干预”的临床原则。那么,这些充斥市场的癌症体检到底有没有必要?就这一问题,我们请王晨光博士做一解读。

王晨光:多种癌症的早期筛查,对特定人群(不同年龄段、性别、族裔、生活习惯、家族史和其他癌症风险)和特定肿瘤类型的临床价值是明确的,也是主流医学界的共识,但这和上述体检验血查癌是两码事。

对普通健康人群,这样的“防癌体检”并无必要,非但无益,而且有害。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以血液中蛋白质为标志物的检测,还是过去10多年以基因为核心的检测,存在的问题是一致的,那就是假阳性假阴性问题。

目前临床应用的一些生物标志物,例如前列腺癌的PSA,肝癌的AFP,卵巢癌的CA125或者是胰腺癌的CA19.9,它们的使用是有前提的,可以作为伴随诊断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治疗反应,也可以用来监测复发,但作为单独的指标对健康人做癌症风险筛查则没有临床意义。

过去两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更多的以基因为核心的标志物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但遗憾的是,这些标志物无一例被批准用于筛查。

但在当前的中国体检市场上,这些不同组合的生物标志物针对健康人的癌症筛查非常多,价格从几百到几万元不等。有人说,反正是单位提供的免费体检,不做白不做。是这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即便你属于癌症高风险人群,这样的验血查癌也是不做的好。癌症高危人群的筛查不以这些血液中的生物标记物为主,至多是在其他指标(例如影像检查)阳性时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为什么?主要原因在于上面提到的血液指标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如果是假阳性,面对阳性的结果,你将如何做?除了担心,直接后果是一连串的过度检查甚至治疗;如果是假阴性,会让你因此忽略了其他必要的检查,所以同样有害。

此外,并非所有的癌症早发现早干预就有临床收益,有些是没必要提早干预的(例如有一大部分的甲状腺癌),有些则是没有有效的干预手段。

 

王晨光,生物学博士。曾任美国乔治城大学助理教授、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肿瘤学研究、教学和抗肿瘤药物研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