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答问系列:要不要拔智齿?

1. 为什么会有智齿?

儿童的牙齿从乳牙更换成恒牙,并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是要花好几年的时间,按一定的次序依次更换的。在大约6岁时,第一对臼齿长了出来;而在12岁左右,第二对臼齿才长出来;第三对臼齿在10岁时开始形成,通常要等到17~25岁才长出来,这时已进入了有“智慧”的成年,所以古罗马人把它们称为智齿。

在牙医看来,智齿就像阑尾一样,不仅没用,而且会带来种种麻烦,恨不得人人都不长智齿。我们身上为什么会有这样多余的、甚至有害的退化器官?难道是为了给我们带来一点痛苦,考验我们的意志,或是为牙医增加一些收入?当然都不是。这是因为它曾经对我们的祖先是有用的,甚至对生存是必不可少的。

在那个时候,每个人的智齿都是完全正常地长出来的,这要一直追溯到大约1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吃的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粗得不能再粗的粗粮,例如植物的根、叶子、坚果和生肉。这就要求牙齿有强大的撕咬、咀嚼能力,而且耐磨损。特别是在没有任何牙齿保养措施的时代,多一对牙齿也就多了一重保障。因此我们的祖先和其他猿猴一样,长着三对臼齿;而且也和猿猴一样有着宽大的上下巴,可以轻松地容纳所有这些牙齿。

2. 智齿有没有用?

随着人类的进化,大脑变得越来越大,相应地,上下巴变得越来越短,口腔空间也小了,要容纳下所有的32颗牙齿变得困难了。差不多这个时候,人类已聪明得学会了使用火。火的使用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煮熟的食物更容易撕咬、咀嚼;餐具的发明进一步降低了牙齿的重要性。事实上,只要精心烹饪,一颗牙齿都没有也是可以活下去的,虽然活得不那么舒服。不管怎样,没有最后一对臼齿也无所谓了。

而上下巴的空间也不容易容纳下智齿,这时不长智齿反而有利于生存。有一部分人(大约占人口的35%)的确根本就不长智齿。

所以大部分人仍然要忍受长智齿的痛苦。智齿很容易长歪,甚至横着长,就可能影响到其他牙齿的排列和使用。有时智齿只是长出一部分,食物残渣夹在周围的牙龈里,不容易清洁,容易发炎。没有人能够预测智齿什么时候会出现问题或破坏其他牙齿。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智齿没有坏掉,牙医也会建议把它拔除。而且拔得早,就较容易拔,不容易出现并发症,伤口愈合的时间也较短。所以牙医通常会建议在青年时期就把智齿拔掉,最好在智齿还未长成时就提前拔。拔智齿的最佳时间被认为是在智齿牙根刚刚长了三分之二的时候,通常在15~18岁时。

3. 拔智齿有什么风险?

拔智齿并非没有风险,它毕竟是个外科手术,会有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神经受到了永久性的伤害,导致嘴唇、舌头和面颊变麻木。据统计,每年有11000多名美国人由于拔智齿而出现这种并发症。有时拔智齿还能导致骨折、大出血、脑组织感染,偶尔还会引起死亡。例如2011年4月,美国马里兰州一位17岁少女由于拔智齿,麻醉时缺氧窒息身亡。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500万美国人被拔掉1千万颗智齿,大部分是出于预防临近牙齿受感染而提前拔的。但研究显示,临近牙齿受智齿影响而感染的发病率不到12%,大约相当于阑尾炎的发病率。所以有人就问,为什么外科医生并没有为了预防阑尾炎而普遍提前切割阑尾呢?这么普遍地提前拔智齿是不是牙医为了赚钱而夸大智齿的危害呢?毕竟,拔智齿在美国是很昂贵的,每年因此花费的费用高达30亿美元。

4. 到底要不要拔智齿?

智齿该不该提前拔,要权衡利弊才能决定。较有说服力的证据应该来自于临床对照试验。2006年,有研究人员综合评估了各项有关预防性拔智齿的临床试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却是没有结论:目前没有证据能够支持或反对这一做法。但是这一研究也发现,在青春期出于预防门牙拥挤而提前拔除智齿的做法是没有依据的,并不能减少门牙拥挤的发生。美国公共卫生协会则反对预防性地拔除没有病症的智齿,包括没能正常长出的阻生齿,理由就是因为这样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编辑:孙滔;审校:夏健

方舟子,科普作家。本名方是民,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中文互联网先驱者,创办并主持中文最早的文学网络期刊《新语丝》。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