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究竟该不该杀灭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系疾病专业一个持续的热点,由于涉及的人群广,也是一个广泛的科普话题。总的来说,幽门螺杆菌在某些人身上可以造成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和淋巴瘤,杀灭它之后就可以治愈胃炎、消化性溃疡、部分与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瘤,预防部分胃癌的发生。

最让人纠结的应该是胃癌风险,其增加胃癌的风险是有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方面的证据的。当今对大部分恶性肿瘤讲究的是预防和早期干预,同样,胃癌毕竟不像胃炎、消化性溃疡病,可以等着发现了再治疗。但对于感染人群,只有干预的人足够多,才可能会有显著的预防效果。最简便的方法当然是一刀切地根除幽门螺杆菌,但带来的收益是否可以抵消前述的担忧?这是目前难以回答的问题。

虽然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目前还不清楚,但大多数人可能是在学龄前就从家长身上感染来了。对成人的常规根除可以减少对下一代的传染,但理论上的效果和安全性不及疫苗。

既然如此,一旦发现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岂不就应该彻底杀灭?很多国外的专业指南的确越来越倾向于这样的策略,但国内对这样的策略始终持谨慎态度:除了一些绝对的指征,比如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做过胃手术、有胃癌家族史等等,对于一般查体所发现的幽门螺杆菌,不主张一刀切杀灭。

其实,所有国际权威指南开篇伊始就会说明:是否遵照指南意见,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那么,国内指南和专家意见为什么偶尔会被批评呢?因为里面经常被塞进一些缺少证据的诊疗方法和药物,也就是说,国内指南多了一些私货,尤其是药物。不过,在幽门螺杆菌是否需要常规根除这个问题上,国内指南倒是少了东西,因为不常规根除意味着少用药。

为什么国内专家对常规根除持谨慎态度呢?原因有很多。

1.国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高,估计可能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左右。

2.国内医疗水平很不平衡,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医生治疗不规范。

3.因为各种原因,国内细菌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包括幽门螺杆菌。

4.并非所有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个体都会发生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相关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还和很多疾病呈负相关,对人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让国内专家们担心常规的根除并不能让整体人群获益,反而可能加重细菌耐药问题,在某些个体身上还会出现不良影响。因而,在对付幽门螺杆菌的问题上,从国内意见可看出一个基本的规律:不推荐用药的专家比推荐用药的更有诚意,也更有责任感。

幽门螺杆菌的口服疫苗正在开发中,但愿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的孩子面对幽门螺杆菌时不会再纠结要不要查、查出来要不要吃药的问题。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审校:夏健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