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遭遇中国式砍价

我国有众多尿毒症病人,只能依靠透析维持生命,或者依靠他人捐赠的肾脏,否则人体产生的很多废物无法排除,会产生高血压、贫血、感染等等。生活质量极差,寿命也会大大缩短。尿毒症病人很多通过透析可以维持正常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结婚生子。虽然透析妇女怀孕和生产风险必然加大,但却不是禁忌,只不过需要进一步加大透析的力度。而在国内,血液透析的人经常被看做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生活质量低,弱不经风也是众人对血液透析病人的基本印象。这也就难怪,2012年东莞一位透析七年的22岁女性生下一名女性,被国内媒体称为医学奇迹。

为什么中国的很多透析病人效果要比国外差,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是我问过肾内科专业的一些同行,告诉我一个可能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的透析病人很多并不充分:原本应该一周三次的,却只透析两次,甚至一次。有些病人早该透析了,却非要等到病情危急的时候才透。这个推测是否成立,有待肾内科的专业人员分析解答,但根据我对很多病人观察,事实可能存在。以我自己专业经常需要做的幽门螺杆菌根除为例,正规的治疗需要1到2周,平均10天,但总有人吃两三天就算了。这样造成的后果,不仅不能将细菌根除,还因为治疗不充分,很容易让细菌产生耐药性,今后决心足疗程根除的时候也没有效果了。

似乎我们中国人习惯的讨价还价也被带到了寻医问药上面,看病和买菜吃饭一样,有很多所谓的门道,比如:第一,货比三家。一个病找不同的医院,同一家医院不同医生看病,一定要全部医生都一样的说法才罢休,如果有不一样的地方,就选一个自己最爱听、医生态度最好的,或者把所有医生的意见综合起来,按照自己的思维组合成一个不伦不类的诊疗方案。第二,哪人多去哪儿,哪儿挤去哪儿。越排不上号的医院越要去,哪个医生的诊室越拥挤越抢着看。回过头来再抱怨看病难。第三,医生给的方案,总要打个折扣。医生建议终生吃药,就问先吃几个月观察一下行不行;医生建议吃一个月,就问吃一周行不行;医生建议手术,就问吃药行不行。

这种现象的形成不能全怪病人,医学专业人员也难辞其咎。首先,诊疗手段不规范,造成即便对于诊断明确的病人,不同医院之间,不同医生之间的治疗建议千差万别,让非医学专业的病人无所适从。其次,中国式特色医疗里面的怪胎,比如中成药,中医思维,造成的特殊利益群体,影响着临床诊疗。第三,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让很多医生在傲慢自大和消极防御中间徘徊,沟通方式生硬,往往几句话就让病人和家属心灰意冷,即便病人的病情还可以控制,也让人失去信心,放弃诊疗,转而求助于不懂医学但“态度”好的骗子。

就像服装市场里面的讨价还价一样,买卖双方承担共同的责任,买方太实在就成冤大头,卖方太实在就亏本。针对医学诊疗的中国式讨价还价也是如此,患方的有些要求是无理的,是拿自己的健康讨价还价,有些则是合理的,比如拒绝中成药,要求了解某些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等等。医学在中国遭遇的砍价,一方面是包括医学常识在内的科学知识匮乏,另一方面是包括医患关系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合理的医患沟通何时才能实现?也许,等哪天中国人买东西不那么热衷砍价了,自然就实现了。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