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与溶栓(修改版)

化瘀和溶栓,一般人容易把二者混为一谈,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其实,根本是两回事,就像风水和地质学,毫不相干的两回事。

“活血化瘀”这四个字只要是中国人都听说过,但是,它究竟是什么意思?鬼才知道。两个动词“活”和“化”好懂。“血”是指什么?就大费周章,因为现代中医不一定认可老祖宗所说的“血”和现代医学所说的“血”是一回事。中医的“血”是很玄妙的不遵守一切生理学法则的鬼东西,它不受现代科学的检验,法外有法(参阅本人的《从血是什么看中西医》)。“瘀”又是什么?正常人的理解,它就是一种淤积不通的状态。指的是血液在血管中的瘀滞导致血流不通,这是主要含义;还有一种情况是外伤引起皮下出血形成的血肿,中医也认为是“瘀”。其实这不能叫“瘀”,这是血液漏出血管而在局部形成的血肿,这种血肿随着时间的延长都会自我吸收逐渐消散或机化。中药对此“化瘀”,其实不是它化的,是机体自我吸收的。那么“瘀”主要是(血管内)血流不通或不畅的意思,是古人对病理生理现象的一种想象和推测。如胸闷心痛是心血瘀;胸痛咳血则是肺血瘀;胁痛是肝血瘀;小腹疼痛、痛经是宫胞血瘀等等。“活血化瘀”翻译成英语是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for removing blood stasis(促进血液循环以消除血液瘀滞),确乎就是这种理解。但是,以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学博大精深的研究来看,这种想当然式的病理生理学全然是胡说八道,这些“痛”,并不都是“不通(即“瘀”)”。邓铁涛误诊其妻的腹痛为“胃脘痛”,脑子里想象的可能就是肝血瘀滞,不料却是心肌梗死,就此害了卿卿性命。

 

血流不通若除去物理压迫因素,就只能是血栓形成,“化瘀”除非能溶栓,否则不可能。血栓是什么?现代医学不象中医这么糊涂,博大精深的研究不仅弄明白了血栓的成分结构(纤维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也揭示了其形成过程(神经机制、凝血机制和血小板机制),不仅可以检验(化验凝血象,CT、血管造影照出血栓的部位形态),也研究出了疗效确切的溶栓药物。血栓形成过程简单说是通过内外源不同途径,复杂的链式反应,形成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裂解,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再聚合,最后形成稳定性交联纤维蛋白,这就是血栓。人体内除了凝血系统外,还有个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之平衡。了解了这两个系统,才能找到药物精确打击。比如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的瑞替普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它就是选择性的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使之生成纤溶酶(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作用于纤维蛋白,使之降解为小分子多肽A、B、C及一系列碎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从而溶解血栓。因此,“溶栓”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概念,“化瘀”说好听点,充其量是一个文化概念。中医对血栓的构成和形成一无所知,怎么化?它所谓的“化瘀”就是喊喊口号而已,就像拳击台边的看客,丢几块香蕉皮,拼命喊“打死他!打死他!”已经是他能耐的极限了。

关于治疗脑梗塞的中药,有一桩学界轶事。几年前在北京的一个国际会议上,欧美学者说他们治疗脑梗死只有两种药:阿司匹林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日本人有四种,他们发明了东菱克栓酶和依达拉奉(一种脑保护剂);中国人最牛,少说有一百种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全是中药)。所有这些药物都祭起“活血化瘀”的咒语,把中国患者忽悠得死心塌地。

棒棒医生,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黄石市中心医院血液风湿科副主任医师

 (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