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知香臭?

《灵枢》:“鼻者,肺之官也。”“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这是中医的著名理论。肺司呼吸,鼻为呼吸通道,古人把鼻挂靠于肺是相当可以理解的。鼻同时又有嗅觉功能,可以闻香识女人,甚至练成田伯光的“天鼻通”神功,这种嗅觉是否也依赖于肺的生理功能呢?非也!二者全不相干!

科学家早就发现,人类嗅觉可以识别约1 万种气味,并具有比视觉更长久的记忆。但是,这种辨别能力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直到2004 年才由诺奖得主美国理查德. 阿克塞尔(Richard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 Buck)解决该难题。他们的开创性研究结合以往结论,我们终于可以清晰阐明嗅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人体有500万个嗅神经细胞,每一个嗅神经细胞向两边伸出长长的纤维,一端叫树突,末端象树枝一样分支为嗅纤毛,在鼻腔最上部筛骨板(分隔颅内与鼻腔的颅底骨面)之下聚合成20条嗅丝,嗅纤毛的细胞膜上镶嵌有一种蛋白质,叫气味受体。气味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每一个受体识别一种气味分子,二者结合后发生电化学变化,其信息自细胞膜传入细胞质,再传递到细胞的另一端轴突,轴突穿越筛骨板进入前脑叶下侧的两个嗅球内向第二级神经细胞传递,进一步藉两个嗅脚与大脑相连,分支往内嗅中枢和外嗅中枢分布,直到大脑的嗅觉区里,在此最终形成嗅觉。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的研究是完美描绘了气味受体基因大家族的基因图谱,它包含了约1,000个基因(占人类基因总数的3%)。这1000个基因编码1000个嗅觉受体蛋白,每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1000 种受体产生大量组合,从而形成大量的气味识别模式,这就是人类能够辨别和记忆约10000种不同气味的基础。每两个相同受体细胞聚合到同一嗅小球(2000个),嗅小球的特异信息流传递到僧帽细胞,僧帽细胞再将信号传输到大脑其他地方。结果,来自多种气味受体的信息整合成每种气味所具有的“特征性的模式”,使得我们可以自由地感受到识别的气味。

 

中西两种嗅觉理论谁更科学谁更博大精深可谓一目了然。以之解释临床如何?如伤风鼻塞,嗅觉不灵。中医会认为是肺功能异常,所以会以“宣肺透窍”治之。实际上,鼻塞时的嗅觉不灵不过是由于阻断了气味分子和气味受体的接触而已,与肺没有什么相干。而临床上有很多复杂得多的嗅觉障碍更不是中医理论所能解释。比如部分交通事故后出现的嗅觉永久丧失,是由于含有嗅觉感觉器的嗅神经纤维,在筛板处被切断。这要是让中医治,一定会开大量的“宣肺透窍”之类毫无用处的中药。在嗅神经经过的途径上,除外伤外很多疾病都会阻断嗅觉纤维导致嗅觉的异常,如颅内血肿、前颅窝、鞍区与鞍旁肿瘤、颅内压增高症与脑积水、老年性嗅神经萎缩、各种中毒及感染等。嗅觉异常主要形式有嗅觉减退、缺失、嗅幻觉与嗅觉过敏等。

唯有正确的认识嗅觉的机理,正确的诊断嗅觉异常的病因,才能正确的给予治疗。显然,这一切远远超过了中医的能力。

 

棒棒医生,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黄石市中心医院血液风湿科副主任医师

 (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