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究竟该怎么办?

胆囊息肉是从胆囊内壁突出生长的实性组织,大约5%的成人在做腹腔超声体检时,发现有不同大小的息肉存在。尽管不排除息肉是恶性的或者将来有癌变的可能,但恶性的比例非常低,大约95%的胆囊息肉是良性的,不会发生癌变。胆囊息肉发生的原因不清楚,有遗传因素,和脂肪(胆固醇)代谢也有关系。息肉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平均检出年龄为49岁,男性多于女性。胆囊息肉主要类型为胆固醇型,这类属于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胆固醇以及代谢物沉积并侵入胆囊黏膜。另外,大约10%为炎症造成的增生,少数为腺瘤和腺肌增生。

胆囊息肉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主要是在常规体检做腹腔超声时偶然发现的,发现息肉后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比如CT和超声内镜检查,并结合家族和个人疾病史。少数有胆囊息肉的人会表现症状,并发症包括:

1)胆囊癌;

2)频发性胆道疼痛;

3)急性胆囊炎;

4)梗阻性黄疸;

5)胰腺炎。

胆囊息肉的大小可以帮助预测是恶性还是良性,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胆囊息肉不太可能癌变,通常不需要治疗。但跟进检查是必要的,快速生长是重要的癌变指征,这可以使用腹部超声、CT或内镜超声来完成。对于不到1厘米大小的息肉,第一次发现之后的6个月用同样的技术手段(最好同一家医疗机构)随访检查,如果大小没有变化,下次随访检查可以延长到1年以后。肿瘤标志物无法区别胆囊息肉的良恶性。由于胆囊的特殊位置,活检取材健康风险大于临床收益,因此病理不做为常规诊断手段。

直径大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可能癌变,而直径大于2厘米的胆囊息肉为恶性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建议摘除胆囊。有些情况下,胆囊摘除手术的建议不受限于1厘米大小。一般临床治疗建议如下:

1)50岁以上,息肉呈单一无基生长且大于1厘米;

2)原发硬化性胆管炎和胆结石患者,1厘米以下也考虑摘除胆囊;

3)有伴随症状或者家族胆囊癌史患者,不管大小,考虑摘除;

4)不管大小,随访有快速增长(大于2毫米的增长)趋势的,考虑胆囊摘除。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