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吃饱了,可总还想往嘴里塞点什么,这是不是有病?

是病,赶紧治!

至少,这说明你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

你的生活方式越健康,过早死亡的风险就越小。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让事实来说话。

一篇刊登在英国期刊上的文章对超过11.3万人进行了研究,结论是:

如果你从不吸烟,
如果你每天锻炼够30分钟,
如果你吃得健康,
如果你每天饮酒不超过两杯(女士一杯),
你才有可能活得长久。

这个研究可以定量。

上面这4个“如果”中,如果你能做到其中的3个,你的死亡风险会大大降低,降低幅度高达61%。

但是!

如果超重,这个61%的数据就对你没什么意义。

结论令人沮丧。为什么不现在就行动?

你可能会很委屈: 想要节食,又抵挡不住零食诱惑。想要每天背20个单词,又手贱打开了电视。想要去游泳,最后还是窝在沙发上当了一枚安静的美男纸……

很熟悉吧?屡战屡败,然后屡败屡战……恶习就这么难改。

别灰心!现在,破恶习,需要科学思维。

任何习惯的养成,不管是好是坏,都遵循同一个模式:

提醒,日常惯性,奖励。

比如,每次吃完饭,就想打开电视,屁股刚坐到沙发上,就觉得嘴巴得了寂寞病,总觉得要拿点什么安慰它。

这是恶性循环,似乎还是个死结。要打破循环,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回忆一下,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

只要到了晚8点,某卫视的电视剧当当当就开始了(提醒),
这个时候你就成了巴甫洛夫的狗(嘴巴开始分泌针对某零食的唾液),腿会自动带着你去厨房,拿饼干(日常惯性),
腿继续拖着你,走到沙发,电视剧+零食,就成了你的奖励。

发现了触发坏习惯的动机,你就会明白需要怎么做。恶习怎么成,好习惯就怎么养。

老三步又款款走来:

提醒,日常惯性,奖励。

必须要明白,
真正的问题是习惯,
而不是食物本身。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换个说法就是,你之所以是你,其实是你的习惯成就了你。

科学研究发现,触发习惯五要素:位置,时间,情绪状态,有无其他人,接下来的行动。

到了晚8点,你坐在客厅,就要问自己,为什么去厨房?是饥饿,是孤独,还是无聊?

再想一下,你取零食是因为孤独,还是要看电视剧,还是因为心情不好?

你是只喜欢某个频道,还是某个人演的电视剧?你是喜欢饼干,还是瓜子?

线索有了就好办。

接下来就是制定计划。

比如,到了晚8点,约朋友出去散步行不行?

比如,试试早上看电视剧是什么体验?

比如,不买饼干,吃点黄瓜西红柿是什么体验?

当然,你还可以不去超市,列个必买清单,让朋友帮忙。

你还可以找个朋友一块做饭,吃饭。

只要他(她)不是零食控。

最后一招,就是剁手。就看你心有多狠。

最后的最后,愿你改掉恶习,健康长寿。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