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力是怎么回事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乏力的经历:能躺着不愿意坐着,能坐着不愿意站着。如果是偶尔如此,一般没什么医学价值,这种所谓的乏力大多是因为无聊导致的。如果乏力持续时间达到一个月到半年,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可能需要找医生做一下检查了。

在就医之前,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你确定乏力的原因。首先审视一下自己的睡眠:睡眠时间是否充足、睡眠是否规律、每次睡眠过程中醒来多少次,等等。现在有很多智能设备可以帮助测量,一般至少要监测一周的睡眠情况。睡眠之后乏力是否明显减轻也很重要。经过自我审视,很多人可能会发现,自己乏力的原因其实来自睡眠。如果能够自己调整则自己调整,调整不了可能就得借助药物和其他方式了。

其次,一个简单的避免就医的方法是试着运动,这是区分不想运动和不能运动的关键。只有既不想又不能运动才需要就医。假如运动之后乏力明显好转,坚持一段时间运动之后还上瘾,不运动就觉得心里少了点什么,那就不必浪费时间求医了,继续坚持运动即可。乏力固然可以来自过劳,也可以来自缺少运动。大多数非重体力劳动的人属于后者,比如长期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

因为乏力求助于医生,医生的首要任务是排除可能导致乏力并需要治疗的疾病。在做一些常规检查之前,医生会问一些问题,比如家族史(近亲属有没有癌症、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等)、个人史(有没有不安全的性交史、吸烟和饮酒,是否服用药物如降压药和抗焦虑抑郁药等)。需要做哪些检查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经验,但血常规和尿常规应该是必查的项目。前者排除最常见的贫血、感染,后者筛查有无肝肾疾病、糖尿病。若有皮疹、关节痛,可能还要查自身免疫相关的指标;要是有麻木、肢体不协调,可能还需做肌电图、头颅CT和磁共振检查;如果有咳嗽,要做胸部CT;如果有皮肤、巩膜黄染,要做腹部超声波检查和肝炎病毒检查;如果有黑便,还可能需做胃肠镜检查。

不过不用特别担心,根据统计,大部分的乏力并非疾病引起。有人或许担心,一时没有检查出问题可能存在漏诊。这个担心有一定道理,但几率并不高。荷兰医生追踪了500多名初诊有乏力表现,但没有确定诊断的病人,一年后仅有8.2%的病人被诊断存在疾病,包括贫血、肺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乳糜泻、维生素B12缺乏、心衰、心绞痛、恶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和药物不良反应。

乏力的人多数并不是身体的问题,而是来自心理障碍,最常见的是抑郁。目前公认抑郁来自于体内神经递质紊乱,尤其是5-羟色胺(血清素)。5-羟色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正常的生理功能就需要它,比如睡眠。脑内5-羟色胺的升高会让我们懒得动、困倦,同时抑制周围肌肉的运动,因此感到乏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充分的休息,还会易怒、狂躁、精神错乱。有些疾病比如感冒、食物中毒,身体也会产生很多的5-羟色胺,这时除了困倦,还有无聊、易激惹等情绪变化。

乏力在抑郁症患者中相当常见。除了乏力,抑郁症还可以出现很多其他身体和心理症状,比如腹痛、腹泻、心慌、肌肉疼痛、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有自杀想法,等等。如果经过医学检查排除了身体疾病,又有典型的抑郁症状,就应该进行正规的抗抑郁治疗。

总之,乏力是一种非常不特异的症状,任何疾病都可能引起乏力,但不一定都出现。短期、一过性的乏力大多不需要处理,长期的乏力最可能是心理原因,但需要首先经过医学检查排除身体疾病。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