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乱吃荔枝真的会致命!

吃荔枝有讲究,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惠州一绝》

荔枝是个好东西,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机缘钟爱荔枝——盲目性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仅不是享受,还会出人命。

吃荔枝“上火”的民间说法一直流传,有些人食后就感觉不爽快。其症状描述各异:出汗、恶心、无力、头晕,严重可造成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人们一直试图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症状,以及荔枝有没有蒙受“不白之冤”。最近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事情源于印度Muzaffarpur地区一个长期令人困惑的现象。该地区每年1月到5月中旬,都会有很多儿童患上一种“脑病”。患儿轻则头晕无力,重则抽搐死亡,且病死率高达40%。二十多年来,研究人员试图从天气、感染、寄生虫等多种原因来解释这种现象,均未成功。

包括流行病研究人员Yadav博士在内的研究人员深入这个地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侦查”,梳理各种蛛丝马迹之后,最终锁定了“真凶”。

他们首先排除了感染的可能,因为感染造成的症状和死亡,一般会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现象,多数患儿并未出现这些现象。其次,他们发现大多数儿童血糖过低,并且血糖越低的儿童死亡率越高。第三条线索来自于跟同行的交流。他们得知,一种在西印度群岛的“牙买加呕吐病”也有脑肿胀和抽搐等症状,于是开始怀疑“凶手”是降糖素(hypoglycin)。最终,在2015年的发病高峰期,他们在美国亚特兰大疾控中心的帮助下,开发了一种检测尿液中降糖素的方法,得以将“凶手”锁定。

凶手就是没熟透的荔枝。

人体内的葡萄糖不能长期维持自由状态,需要转变为糖原,更多地以其他能量形式储存起来。当身体需要糖时,这些储存起来的能量再通过糖异生所用转变为糖。没熟透的荔枝含有较高的降糖素,而降糖素的代谢产物不可逆地抑制糖异生。一旦糖异生被阻断,细胞将不得不开始消耗糖原,而人体内葡萄糖和糖原的储存是有限的。

大脑尤其偏爱糖,可以说大脑一刻不能无糖,但大脑不储存糖,必须时刻靠血液供应。没熟透的荔枝阻断了糖的供应,就导致了儿童的“脑病”。

知道了元凶,就容易理解不能空腹吃荔枝的道理,防范也就变得容易了:空腹血糖平衡靠糖异生来维持,如果这个过程不能进行,人体会很快消耗掉糖原,导致血糖降低到危险水平。所以,荔枝虽鲜美,但吃“三百”肯定太多。美味不仅要适量,而且要吃熟透的荔枝。一旦怀疑由于吃荔枝过量而造成了无力、头晕和恶心等症状,不妨喝些含糖的饮料,看是否能缓解。

古籍和现代中医有多个方剂使用青荔枝或者荔枝核治疗诸如疝气或阴囊肿大,据说是因为荔枝核形状像睾丸。《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气滞、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故其治癞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好笑之余必须指出,青荔枝或者荔枝核恰恰富含降糖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切记不要服用这类中药,以避免因为血糖过低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王晨光,生物学博士。曾任美国乔治城大学助理教授、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肿瘤学研究、教学和抗肿瘤药物研发。

编辑:孙滔;审校:夏健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