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17年1月

方舟子答问系列:要不要拔智齿?

1. 为什么会有智齿?

儿童的牙齿从乳牙更换成恒牙,并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是要花好几年的时间,按一定的次序依次更换的。在大约6岁时,第一对臼齿长了出来;而在12岁左右,第二对臼齿才长出来;第三对臼齿在10岁时开始形成,通常要等到17~25岁才长出来,这时已进入了有“智慧”的成年,所以古罗马人把它们称为智齿。

在牙医看来,智齿就像阑尾一样,不仅没用,而且会带来种种麻烦,恨不得人人都不长智齿。我们身上为什么会有这样多余的、甚至有害的退化器官?难道是为了给我们带来一点痛苦,考验我们的意志,或是为牙医增加一些收入?当然都不是。这是因为它曾经对我们的祖先是有用的,甚至对生存是必不可少的。

猫头鹰推荐:给老年人用的疫苗

大家好!我是棱子,欢迎大家收听我的专享节目。我目前在一家医学院做关于病原微生物的基础研究,主要涉及病原菌,免疫系统,传染病的防控,以及生物安全等方面。以后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知识。除了这些,作为一个爸爸,今后也可能和大家分享一些科学育儿、科学生活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有感兴趣的主题,欢迎大家来交流,提建议。如果有具体的问题,大家可以到专答提问。我将尽我所能,给大家解答或者查找相关资料供参考。如果发现节目中有表述不够准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达尔文的美丽错误

批评达尔文犯了如此这般的错误,以显得自己比达尔文高明,这在现在几乎成了时髦。这类批评大都基于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一知半解或有意歪曲,有的甚至连达尔文的代表作都未必通读过就信口开河,只不过暴露了批评者本人的低劣,不足挂齿。用现在的科学知识来衡量,写于一百多年前的达尔文著作虽然总体上仍然是正确的,但是在细节上不可避免地充满了事实和理论错误。我们没有必要对之津津乐道。

为什么夜空是黑暗的?

奥伯斯(Heinrich Wilhelm Matthias Olbers,1758~1840)出生于德国不来梅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9岁那年到哥廷根学医。哥廷根大学的一个特色是学生享有学习的自由,学医的奥伯斯在那里也能跟着有“德国数学之师”之称的数学教授、天文台台长凯斯特纳(Abraham Gotthelf Kaestner,1719 — 1800)学数学和天文学。毕业后,奥伯斯回到不来梅当医生,但他的真正兴趣是天文学。他白天行医,晚上则在改造成天文台的自家顶楼进行天文观测,天天如此,每天睡觉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

人也不是理性的动物

这是一则在中国妇孺皆知的寓言:一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对猴子们说:“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猴子们都很不高兴。于是他又改口说:“那就改成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们就全都高兴了。“朝三暮四”后来讹变成了反复无常的意思,但是庄子讲这个寓言的本意,却是为了说明虽然事物的本质一样,但是在形式上改一下,就会影响到人的喜怒(“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

的确,许多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和这则寓言中的猴子并无多大的区别。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么个问卷调查。假定你决定去看一场演出,门票一张十块钱。到了剧院后,你发现你丢了十块钱。如果你口袋里还有钱,你是否还愿意花十块钱买票看演出?心理学家问了180多人,88%的人都说愿意。

当有人劝你放弃治疗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负责任的外行,他们动辄劝阻癌症病人接受现代医学的正规治疗。不少癌症病人及其家属也会非常困惑,再加上国内的医疗环境让很多医护人员在医患沟通中也倾向于消极,还真有人在这重大的关键时刻受到负面影响,放弃或不能完整地接受正规医学治疗。

一般来说,在尚有很好的治疗机会时,医生等专业人员很少会劝病人放弃,劝人放弃的大多是跟病人有一定关系的非专业人士。这里的“非专业人士”既有完全的外行,也包括非肿瘤相关专业的其他医学人士。

当有人劝你放弃肿瘤的手术、放化疗,而主管医生坚持建议继续治疗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判断和选择呢?

幽门螺杆菌究竟该不该杀灭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系疾病专业一个持续的热点,由于涉及的人群广,也是一个广泛的科普话题。总的来说,幽门螺杆菌在某些人身上可以造成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和淋巴瘤,杀灭它之后就可以治愈胃炎、消化性溃疡、部分与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瘤,预防部分胃癌的发生。

最让人纠结的应该是胃癌风险,其增加胃癌的风险是有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方面的证据的。当今对大部分恶性肿瘤讲究的是预防和早期干预,同样,胃癌毕竟不像胃炎、消化性溃疡病,可以等着发现了再治疗。但对于感染人群,只有干预的人足够多,才可能会有显著的预防效果。最简便的方法当然是一刀切地根除幽门螺杆菌,但带来的收益是否可以抵消前述的担忧?这是目前难以回答的问题。

手机辐射是不是一定无害?

国内有一份网络科普刊物,名为《赛先生》,自称是由“国际著名科学家”担任主编的,标榜其主旨是“通俗准确地传播科学知识,介绍科学人物,反映其中的科学精神”。然而实际却时不时地刊登反科学、伪科学以及科学妄想者写的文章。

新年伊始,其主编文小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教授)发了篇新年感想,说现在互联网上为了商业利益而大肆宣传的伪科学文章可谓俯仰可拾,举了“手机辐射致癌”的例子。文教授认为,如果坚持科学精神,具有科学知识,就会坚定地相信“手机辐射无害”。理由是:如果定量比较各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会发现阳光才是对人体影响最大的辐射;和晒太阳相比,手机辐射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只有比紫光波长还短的辐射(如X光)才对人体有害。而比红外光波长长的辐射(如手机的微波辐射、高压线的辐射)则对人体没有危害;其唯一的影响就是加热效应,如果你感觉不到热,这些辐射就对你没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