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能干、耐劳、不犯事的员工

在现实中,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器官都有很多不合理的要求,比如总希望不管怎么吃怎么喝怎么任性,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能完全配合;又比如希望它们长期超负荷工作也不要出现毛病,直到累死也不抗议(出现炎症或梗塞)、不罢工(衰竭)、不叛逆(长肿瘤)。很可惜,我们身体的器官不会像被洗脑的员工那么卖命,大多数人的器官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下,病变的风险会加大。

不过,在人体的各个器官之中,还真有一个是最能干又最不挑事的,那就是小肠。小肠几乎承担了全部食物的消化吸收任务,同时在整个消化道当中又是最少出现疾病的。尤其在整个消化系统都是肿瘤高产地的前提下,肿瘤发生率超低的小肠实在可称为另类,值得表扬。

最能干的小肠

小肠是整个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上接胃,下接大肠,全长4~6米。从上到下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这么长的一段肠子在腹部自然不可能是直的,在肚子里拐了不知道多少道弯。因为小肠很长又弯曲,延长了食物和小肠接触的时间,方便我们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小肠不光依靠肠道的长度来延长和食物接触的时间,也依靠增加接触的面积来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

小肠主要由黏膜形成的特殊的绒毛增加与食物的接触面积,贴近观察小肠黏膜,就能够看到这些细小的绒毛。如果把小肠的上皮细胞放在显微镜下面观察,还能够发现这些细胞面对肠腔的一面也是绒毛状的。这么尽心尽力广开客源、提高效率的员工,可谓“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典范。

从分子结构上来说,我们吃的食物成分中很多都是一些生物大分子,比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所以小肠内部的化学成分也非常复杂。为了消化各种食物成分,人体准备了各种帮助和促进消化吸收的酸碱液体、黏液和消化酶。这些东西除了来自肝脏和胰腺之外,都是小肠自己分泌的。看来,小肠还是精通十八般兵器的多面手。

在消化道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叫做消化,如果消化的不是食物而是人的正常身体组织,那就叫腐蚀。实际上,小肠的液体对皮肤的腐蚀性相当强。比如,外科医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在病人肚子上开个口子,让粪便从大肠开口排出;但对同样的小肠开口却非常谨慎,因为容易出现开口皮肤的腐蚀,会让病人更加难以适应。这说明小肠的消化能力非常强。

如果没有小肠这样高水平、强能力的员工不怕苦不怕脏地干活,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素和几乎所有的微量元素,都没有来源。

最安静的小肠

前面说过整个消化系统几乎是肿瘤的高产地,比如食管、胃、大肠,以及肝脏和胰腺。唯独小肠肿瘤属于比较少见的肿瘤,发病率与其邻居不在一个数量级。比如胃癌,国内平均年发病率是2/10000,而国际上统计小肠癌的平均年发病率仅有0.22/10000,小肠癌在国内少见到连完整的统计都找不到。曾有硕士研究生准备做小肠癌相关的课题,大家深表同情,都担心他论文延期也可能找不到足够的病例。

为什么小肠这么繁忙混乱,反而不容易长肿瘤呢?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小肠里面大多是碱性液体,还有很多消化酶,可以破坏致癌物质;二是小肠液体流动很快,致癌物质很难跟局部黏膜有长时间接触;三是小肠的免疫细胞很多,再加上碱性环境和快速流动的肠内容物,使细菌难以滋生;四是液体对肠黏膜的机械刺激比较轻,液体温度经过胃液和肠液的缓冲,接近稳定温和,物理损伤的机会也比较少。小肠之所以能成为人体的最佳员工,不只靠自己勤劳能干的品质,还有特殊工作环境的功劳。

不过要注意,小肠肿瘤比较少见只是相对于胃肠道的其他部位肿瘤而言,但绝不是罕见。尤其随着小肠疾病检查技术的提高和普及,越来越多隐匿在小肠深部的肿瘤被发现。这应该是近年来小肠肿瘤病例数增多的原因之一。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孙滔;审校:夏健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