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吃阿司匹林疗效却不同,这是因为我们生来不同

阿司匹林的身世很传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那时人们用柳树皮解热镇痛,后来经过提纯、加工就成了阿司匹林。但是它有副作用会引起胃痛,所以当人们找到更安全的对乙酰基酚时它就被取代了。

过了几十年,人们又发现阿司匹林还有一个好的作用是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这个头号健康之敌,于是阿司匹林又再度受到人们的追捧。

但是研究者从已有的科学证据指出,阿司匹林对一部分人是救星,对另一部分人却是杀手。

为什么同样的药物对不同的人效果差别如此之大?答案是,基因不同。

 

在人类的遗传体系中,概率几乎支配一切。基因大量的排列组合方式造成了遗传上的多样性,世界因此丰富。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对于安慰剂效应,在不同人身上也有着不同的结果。

安慰剂效应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与生理条件无关的心理效应,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凯瑟琳·霍尔(Kathryn Hall)对受试者进行测试发现安慰剂效应与基因相关。研究证明,COMT基因(这种基因控制大脑中多巴胺的数量,与疼痛感、愉悦感有关)不同的人,安慰剂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这可能会革新当今临床试验设计的方法。

一种药物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请看美国生命科学网(Livescience)的这幅图:

 

(研究者推测,假如有处在相同癌症风险下的100名男性和100名女性,从55岁开始坚持10年每天吃阿司匹林,接下来的20年里他们将可能会出现如上结果。图livescience.com)

图中出现的多种颜色和阴影显示出阿司匹林的效果不是单一的或二元的,而是复杂多变的。左边方格“记号”一栏中的每一个颜色对应着右边的一个数据。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样服用阿司匹林,有人避免了因癌症和心脏病死亡,而有的人是无效的。

我们在这张图上看到的,实际上是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的基因差异。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多进行几次研究,你会发现药物的收益、风险和无疗效者存在着相似的模式。我们的基因是不一样的,一种药物不会对所有人都有效,药物的副作用对每个人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副作用是一种和治疗作用联合发生的生理反应,任何一种药物都会有副作用。例如用盐酸伪麻黄碱治疗鼻塞,潜在的副作用包括:产生焦虑,心率、血压升高。但是它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盐酸伪麻黄碱能够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反应系统,刺激神经系统、抑制血管收缩,减少鼻腔充血和水肿,从而缓解鼻塞。确定医疗方案应该是平衡风险和收益的结果(精准和个性化的药物能够让平衡摆向收益这一边)。

另外,一种药物没有效果也可能是其它不可测因素导致的,如饮食、吸烟、运动水平之类的生活习惯。这些因素能够掩盖治疗的正面效益。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因素中的一些是和基因相关的,如成瘾、代谢水平等。

所以说,阿司匹林这样的非处方药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生来基因不同。

参考文献:

1.https://www.geneticliteracyproject.org/2016/08/19/can-aspirin-prevent-cancer-effect-of-medications-depends-on-your-genetics/
2.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5/04/16/us-placebo-effect-genes-idUSKBN0N62L220150416

张一鸣,猫头鹰编辑

《科学猫头鹰》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