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DHD,孤独的儿童

由于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儿童的时间观念差、好动,更容易被外界事物分散注意力,也易受偶然事件的影响,同时情绪也更易冲动且反复无常。虽然如此,5岁以后的大多数孩子会逐渐发展出适当的行为和认知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学校生活做好准备。然而,大约有4-5%的孩子(主要为男孩),由于大脑某些区域的功能障碍,和同龄人相比,他们明显更难集中注意力、难于保持安静而且情绪更加冲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这使得他们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对这类孩子行为原因缺乏了解的老师和家长,常常会采取完全错误的手段——往往是简单粗暴的惩罚或者呆板的说教——去校正他们的行为,其结果只能是导致他们产生挫败感进而厌恶学习以及产生叛逆心理、妨碍儿童形成正常的自尊心导致自卑或过度敏感,甚至形成反社会心理。

 

ADHD指的是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儿童,存在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困难、活动过度、易冲动等特点,因而造成学习困难、社会适应能力差等结果。早在1845年,一位德国医生,霍夫曼,率先认识到ADHD儿童的过度活动是一种病态,但由于时代局限,他没有能力解释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儿童不能象正常儿童那样控制自己。此后的人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种种猜测,在历史上ADHD曾经被称为“脑损伤综合症”、“轻微脑功能失调综合症”等,直到1987年对这种疾病的称呼才确定为今天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名称的变幻不定,显示出人们对这种疾病的根本的原因没有把握。

脑功能成像技术和遗传学的飞速进展,使我们对ADHD的了解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科学家们甚至已经开始寻找与ADHD相关的基因。目前,我们认为发生ADHD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大脑中负责行为抑制和自我调节的中枢发育失调,这导致ADHD患儿在几个重要的心理发育方面出现相应障碍。

幼儿和儿童早期精神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思维的外在化。六岁前的儿童常常自言自语,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或试图解决某一问题的时候,他们通过对自己大声说话来表述自己的思维进程,从而有助于克服困难,同时也通过外在化的语言来开始试着控制自己的行为。一个有趣的心理学观察显示了外在化的语言对行为的控制,当幼儿说“按、按”的时候他们会按两下皮球,而当他们说“我要按两下”的时候他们通常只会按一下。随着大脑的发育,思维的外在化逐渐减弱,从清晰的自言自语过渡到旁观者不明确的喃喃细语,大约到10岁左右,这种自言自语的现象基本消失,至此儿童从有声思维转入到无声思维,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控制语言的内在化。伴随着内在化的进程,儿童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同时这种能力还是我们自我反省以及利用隐秘的自问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基础。而ADHD患儿在自我语言控制的内在化发育上明显延迟,这是患儿难以保持安静的主要原因,他们常常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自言自语,而对自己不恰当的行为也缺乏反省的能力。

随着大脑的发育,儿童能够更加有效的完成越来越复杂的目标。不过要完成任何一件事,首先需要记住究竟要完成什么事情以及在什么时候完成(时间感),在做之前通常会有一个事先考虑的过程以进行适当地规划,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能够有效的抑制住外界的干扰和其它念头以免分心他顾,以及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克制住情感冲动,同时还需要保持一定的自我激励以完成目标。

此外,世界上的事情千变万化,而我们能够掌握的行为是有限的,但我们非常善于将有限的行为重新组合来完成不同的任务以面对新的情况,或者用新的组合完成旧任务以提高效率,这种重要的能力被称为重构。大脑将我们已习得的行为进行分类,然后重新组合得到新的行为模式,这使得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行事风格以及获得重要的创新才能。最基本的重构就是我们的语言表达,我们学会说话,并不是通过简单的死记硬背住大人说的句子来实现的,而是利用基本的字词重构句子,这使我们拥有自己的句子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背诵别人的句子,正是这种能力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流畅和灵活。反之当我们成年后,重构语言的能力降低,这个时候要掌握一门外语则显得十分困难。

在ADHD患儿中,上述的关键能力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患儿的时间感一般较差,常忘记交作业的时间截止期,或者不记得布置的作业。难于保持与其年龄相当的注意力,以便读完一本故事书或者看完一部动画片。在遇到困难时更容易发怒,遇到新问题时利用重构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低于同龄人。

目前,我们常使用相应的心理学测试,来评估儿童心理和认知能力发育状况。例如按照给定图形堆砌积木或其它玩具,可以测试儿童的事先考虑,制定适当计划以及坚持完成目标的持久力。通过听力实验来测试儿童的注意力,此类实验常常需要儿童按照录音提示完成某个简单任务,而在录音中会出现干扰注意力的声音,或者和任务无关的字句。完成数学作业以评价儿童的作业记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视觉注意力和时间感,可以让孩子观看一个灯泡感觉它照亮了多长时间后熄灭,然后按键点亮灯泡直到他自觉时间基本一致,以此来测试孩子的心理时间建立的情况。

神经成像技术的飞速进步,让我们获得机会去了解是什么样的神经发育障碍导致了ADHD的出现。ADHD患儿的大脑前额叶、尾状核以及小脑蚓部的体积明显小于正常儿童。大脑前额叶参与控制行为,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负责感知自我和时间。而尾状核则负责阻止自动反应,让大脑皮层有更充足的时间决定应该如何反应。这是我们可以提高自身修养的基础,否则在面对别人挑衅的时候,我们将无法控制自己的表现。而ADHD儿童由于大脑的这些相关区域功能受损,他们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同时控制不合适行为的能力减弱而表现为过度活动,并且容易动怒。

人们早就认识到ADHD有强烈的遗传倾向,一般来说ADHD的发病率大约在4-5%,但如果你有一个兄弟姊妹是adhd患者,那么你患ADHD的可能性就将上升到20-35%。不过,决定性的证据来自对同卵双生子(具有几乎完全一致的遗传基因)的研究。继续上例,如果你同卵双生的兄弟姊妹患ADHD,那你也是ADHD患者的可能性将上升到55-92%,当然增高的概率可能是由于双生子成长的环境和抚养方式的一致性通常大于相差几岁的兄弟姊妹。不过同时进行的对照研究则否定了这个解释,在异卵双生的情况下,基本一致的成长环境和抚养方式并不会增高患病的概率。当然非遗传因素也会影响到ADHD的发生,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母亲饮酒和吸烟以及儿童铅中毒等。这些因素会影响胚胎或者婴儿的大脑发育,从而可能导致ADHD。

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ADHD和育儿的方式有什么关系,但是对待ADHD患儿的态度和方法却直接决定了孩子的继发症状。ADHD儿童的异常行为常会导致他们和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充满冲突,这些本来应该获得更多适当帮助的孩子,经常得到的却只是生硬的命令、严厉的惩罚和猛烈的批评。其结果导致ADHD患儿中的焦虑、抑郁和其它继发的情绪和精神障碍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且常常导致对抗行为、故意违纪等品行障碍。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患儿受到的持续不公平对待,很自然将导致他们在青春期终于开始拥有可以和成年人抗衡的体力后,迅速出现一系列反社会行为,而成年期时常伴随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而其违法犯罪的风险也是一般人群的5-10倍,这是社会的悲剧。据估计我国大约有1600万患儿,而就诊率不足10%。.

通常治疗ADHD患儿需要综合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常用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这对注意力缺陷为主的患儿效果不错,不过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多而且有效时间不长;感觉统合治疗,主要运用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设施对儿童进行训练,对儿童的多动行为具有较好的疗效;进行认知训练,使用特别的认知训练软件,促进患儿的认知能力的发育,一项大型的为期两年的研究显示其效果和药物治疗一样好;行为矫正,由治疗者针对患儿的症状设计治疗计划,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程序减少患儿的不良行为。

毫无疑问教养一个ADHD患儿,对老师和家长都是一个挑战。越早识别出ADHD症状,越容易让孩子及时获得帮助,从而尽量避免发生糟糕的继发症状。父母对ADHD了解越多,越容易获得足够的自信来面对它,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一切治疗的基础。由于ADHD患儿的内在化时间、规则和自我激励不足,父母和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外在的时间、规则和激励来促进患儿的认知能力发育。比如将一个任务分解为若干更小的任务来逐步完成,及时使用奖励和鼓励手段来进行外部激励等。

无论你是否相信,从中国少年报网站获知,至2004年止,我国仅有100多名专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对此笔者的震惊超出言语之外。而同样的来源称8-10%的儿童有心理疾患,35%的中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需要胜过十所大学”,奇缺的儿童精神科医生,究竟是因为我们的无知,还是我们其实并不真的在乎什么心灵健康。

ADHD简要诊断

ADHD患儿有两组主要症状,即注意力分散症状和过度兴奋和冲动症状。如果幼儿和儿童在持续六个月的时间中经常发生下列任何一组中的六个及以上症状,并且达到不符合患儿发育水平的程度,则应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在排除其它疾病的可能性后才能最终确诊。

注意力涣散

l 对细节不能集中注意力或常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l 难以保持注意力

l 显得似听非听

l 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l 难以组织和安排各项任务

l 回避需要保持注意力的事情(如:做作业)

l 遗失完成任务或参加某项活动的必需物品(如: 玩具、布置的作业、铅笔和书等)

l 容易分心

l 健忘

过度兴奋和冲动

l 在座位上躁动不安或者不停摆弄手脚

l 在要求保持坐姿时离开坐位

l 在不适宜场合过度奔跑四处攀爬

l 难于安静的参与休闲活动

l 动个不停,马不停蹄

l 说个不停

l 问题还未说完,就抢答

l 难于参加需要等待的游戏

l 打扰或闯入他人的活动

对ADHD常见误解

l 误解之一:ADHD和活泼

ADHD患儿的多动常常没有明确的目的,而正常的活泼好动的儿童在某些场合下会安静下来,比如在陌生人面前。

l 误解之二:ADHD和溺爱

没有证据表明溺爱会导致ADHD。溺爱孩子的异常淘气在严厉的陌生人面前常常会得到有效抑制,而ADHD患儿的行为异常是心理异常导致的。当然溺爱的孩子也可能是ADHD患儿,不过这和溺爱本身没有关系。

l 误解之三:ADHD和智障

ADHD的定义中就包含了是由非智力因素引发的行为障碍,所以ADHD患儿的智力大多正常或基本正常。

儿童期其它常见精神健康问题

l 儿童孤独性障碍(自闭症)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常伴有智力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

l 抽动-秽语综合征

原因未明的运动障碍,与ADHD有相似之处,但其动作刻板有时伴不由自主的污言秽语。该病预后良好,注意提供一个宽容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尽早恢复。

l 儿童情绪障碍

包含儿童焦虑症、儿童抑郁症、社交敏感性障碍和恐怖障碍,通常由相应的外因引发,解除相关的外部因素和以及适当的训练,则症状自然缓解和消除。

(本文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