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的生活史

弓形虫是一种寄生虫,有其特殊的生活规律,这也决定了其传播途径不同于细菌或病毒。由于很多人不了解这一点,有必要在此科普一下。尤其是医生,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

滋养体是弓形虫的增殖形式,分细胞内型与游离型两类,在急性感染机体内自行繁殖,在中间宿主与终宿主体内均可出现。急性感染期滋养体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内含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虫体。这种虫体的外膜是被宿主细胞包围而形成的,并非是原虫的分泌所形成的,所以称为假包囊。假包囊破裂后散发出的虫体为内殖子,又称为速殖子。

包囊,是感染的主要形式,在中间宿主和终宿主体内都可以出现,常在慢性感染动物的脑、肌肉等组织内形成,囊内含有数百甚至数千个虫体。包囊可以长期存活于组织内,甚至伴随宿主的一生。包囊在一定条件下会破裂,虫体溢出成为囊殖子,在组织内繁殖成为新的包囊。

卵囊:仅在终宿主内出现。未成熟的卵囊包含有一个孢子囊,成熟卵囊含有两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有4个子孢子。

裂殖体:子孢子进入终宿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后,配子生殖开始前,虫体通过内二芽殖、内多芽殖、裂体增殖等进行增殖,最终成为多个虫体即裂殖子。裂殖体破裂后,裂殖子侵入到新的宿主细胞内,继续增殖为下一代裂殖体。

配子体:是弓形虫裂殖子侵入终宿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后,未形成裂殖体,而发育为大、小两种配子体。小配子发育成熟后形成12~32个雄配子。

弓形虫具有双宿主生活周期,分别在肠外和肠内两个阶段内发育。在肠外阶段发育时系无性繁殖,在各种中间宿主(如哺乳动物和鸟类)与终宿主(猫和猫科动物)组织内发育。在肠内阶段的发育中,既有无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但仅在终宿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发育。在猫和猫科动物体内可以完成全部生活史,但是在猫科以外的动物及人体内则只进行无性繁殖。全部生活史分5期,即滋养体期、包囊期、裂殖体期、配子体期和卵囊期。前3期是无性繁殖,后2期是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可造成全身感染,而有性繁殖则在肠粘膜形成局部感染。

学习过寄生虫的医学生看这段文字后,应该就可以明白弓形虫的生活习性了。但外行人还是云里雾里,无法明白。其实只需要明白以下几句话:

弓形虫的滋养体是其致病状态,包囊为潜伏状态。囊合子仅存于宿主猫体内。

人类感染弓形虫,有两个途径:一是接触了病猫的粪便感染,二是食用了含有包囊的感染动物的肉(如未煮熟的羊肉、猪肉、鸟肉)等感染。打个比方,养猫可以感染弓形虫,但养狗就不会感染,即使这条狗感染了弓形虫也不会被传染,除非把狗杀了吃,而且狗肉没有煮熟,才会被感染。吃没有煮熟的猪肉,也是这个道理。

(本文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