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戊肝

肝炎病毒的中文名非常有本土特色,ABCDE分别对应了甲乙丙丁戊。以往临床的关注主要在前三者,甲乙丙上,第一个曾经造成了上海1988年甲肝大爆发,将近三万人患病。后两者则是目前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但随着公共卫生状况的改善,无偿献血和甲、乙肝疫苗的强制普及,甲乙丙的发病率都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曾经在中国被称作“十人九肝”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在新生儿当中已经接近于零。而同时因为戊肝的发病率没有明显变化,所以戊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比例明显上升,过去十年戊肝比例上升了一倍左右。有的报道认为戊型肝炎已经占据我国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首位。

一般认为戊肝主要在落后的,公共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地方传播。比如世界上有记录的最早的戊肝爆发是在印度的新德里,中国最大的戊肝爆发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疆喀什地区。但近年来戊肝爆发比较少见,主要是散发病例。病例集中地也从西部转向了东部。原因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戊肝类型。目前知道戊肝有四个基因型,一型和二型只感染人,通过水源污染传播,可能是造成不发达地区爆发的罪魁祸首;而造成散发的多是三型和四型,是人畜共患病,大多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类。国内的主要传染源可能是猪,近十年国内报道的四起聚集发病有两起发生在养老院,其中一起可能就是来源于被猪肝污染的餐具。

散发病例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点,国内调查发现戊肝大多发生于老年人,其中武汉一项调查发现,离退休老人占总病人数的五分之一左右。估计和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有关。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群是孕产妇,戊肝对于多数人来说属于自限性疾病,病死率大概为2%,但孕产妇的死亡率则高达20%。

因为戊肝的传播途径为经口传播,所以注意饮食卫生是预防戊肝感染的主要方法。避免直接饮用生水,尤其是户外没有遮盖的水源,比如被迷信有保健功效的泉水。烹饪时生熟分开,接触生的动物类食物前后都要洗手。烹饪猪肉要充分,杀灭戊肝病毒的最低温度和持续时间为70℃,20分钟。因为特殊的疫情,中国是目前唯一生产和通过使用戊肝疫苗的国家,2012年通过SFDA的批准,推荐用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

戊肝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戊肝相关的抗体。首先要求医生能够想到戊肝的可能性,才会去安排相应的检查。有些医院入院的常规检查包括乙肝和丙肝,但不包括甲肝和戊肝。但至少对于有黄疸的肝损伤病人,戊肝应该作为常规检查。戊肝抗体有两种,IgM和IgG,前者提示是急性感染,后者如果没有急性肝炎的表现则被认为是曾经感染戊肝的证据。

目前没有确定针对戊肝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是经验性用药的首选,但还缺少足够强有力的证据。缺少证据的原因可能是随机对照实验普及的国家,往往同时是戊肝发病率很低的国家。因为多数戊肝病人是自限性,所以对于戊肝的治疗重点是少数重症病人,依赖的是生命支持技术。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草药不仅不会给病人带来好处,还是病人病情恶化的祸首之一。印度有研究证实,发病早期使用过草药治疗的病人,重症几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增高。至于国内少数用中药治疗戊型肝炎的所谓研究,建议大家直接无视。

(本文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