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检查要选对的不选贵的

 

几年前坐门诊的时候,碰到一位貌似老板的病人,要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把身体里可能的病全都查出来。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他,不管多么有钱,要把医院里的所有检查都做了,钱都不够不说,还会把自己折腾够呛,光抽血都跟献一次血差不多了,别说还要接受一定量的辐射。

不管是查体还是门诊看病所做的检查,都只能以一种或者某几种疾病为目标,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疾病,这比医院里按照不同疾病分成不同专业科室还要具体。在选择检查之前,先要找医生看病,明确更有可能是哪个系统的哪个器官的什么毛病,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有些病不需要检查,比如感冒,有些病则必须要检查,比如怀疑得了癌症。当医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将病人的疾病锁定在某几种疾病之间时,就会根据这几种疾病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检查,帮助他们明确。

 

这个针对哪种疾病选择哪种检查方式也是一个很专业的技巧。比如对于胃病和肠病,内镜是最好的,比内镜贵好几十倍的CT、磁共振以及PET-CT都不好。对于肝病,磁共振未必比CT和超声要好。不仅是医学外行,医生在不是自己专业的疾病方面选择检查也是比较糊涂的。我到现在都搞不清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的内分泌该查什么东西。前几天亲戚因为膝关节疼痛做的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给骨科的同事,对方针对那一堆报告诊断,连分析都懒得分析,直接说膝关节的磁共振没什么意义。起初我不太明白,后来碰到好几次CT报告结肠壁增厚做结肠镜的病人,而结肠镜检查毫无异常的情况算是明白了。其实就是因为这种检查工具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还经常误发警报。

所以说,对于医学检查,要选对的,而不要选贵的。不要因为一个检查价格比另一个高就相信前者,也不要因为一个检查价格低就不相信。而是要考虑疾病的类型,和检查的特点。而这都需要依靠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判断。

除了检查选择上不能搞价格歧视,要相信专业人士外,对检查结果的解读也得依靠专业人士。很多人都有检查迷信症。以为任何检查结果,只要不是正常都是有意义的。其实有很多检查结果的“异常”描述都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胸片里的“肺纹理增粗”,胃镜的“胃窦粘膜充血水肿”,腹部超声的“脂肪肝”、“胆囊炎”,妇科检查的“宫颈糜烂”等等。不少干脆就是千篇一律的套话。曾经有熟人拿了一个胃镜活检病理的报告和一张腹部超声的报告给我,前者是“粘膜慢性炎”,后者是“慢性胆囊炎”。以为这样两张报告应该明确病情了,就可以根据这个开药了。但是这样的检查结果意义为零,因为几乎每个人如果做这两个检查都是这样的结果,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健康人了?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要念念不忘了。

总之,对辅助检查的选择和解读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医生来进行。普通人可以发表观点,但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医生。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本文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