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面的隐形医疗团队模式

 

只要是在医院工作过的,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一些诊断比较清楚,治疗效果又比较好的疾病,各个科室之间抢着要,甚至包括一些专业上完全不相关的科室。这在一些比较基层的,病人资源比较紧缺的医院比较常见。而一些病情比较危重复杂,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住院之前各科室互相推诿,住院以后互相扯皮,这在大型的高级别医院更为常见。

出现这样的情况情有可原,在当前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宅心仁厚,专门喜欢收拾烂摊子的医生不会像宣传的那样,成为明星或者病人爱戴的救星,反而经常成为罪人。这样活生生的例子每家医院都有,但媒体是不会报道的。于是在专业分工明确,各自为阵的现代医院经营模式下,必然就出现上面所说的那种情况。并且,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大医院里也出现另外一种“抢病人”的情况,就是那些有多种治疗选项的疾病。比如肝癌,可以手术,也可以介入、射频、化疗。胃里的早期肿瘤,可以开刀,可以腹腔镜,也可以内镜治疗。而根据目前的医学研究,对于这样的病人,团队协作是最好的医疗模式。

 

已经有证据表明,对于一些重症病人,比如急性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等等,集合了内科、外科、介入、重症监护等专业的团队诊疗可以让病人最大限度的脱离死神,恢复健康。而这样的团队模式,目前在中国恐怕只有政要名人才可以享受到,腰缠万贯的富豪都未必有资格。团队模式的好处,除了专业技能上的取长补短,其他好处显而易见,比如:大家都是一个团队的,没有了利益竞争关系;其次,大家一起为病人负责,互相之间无法推诿;还有,团队协作,省掉了很多繁琐低效的程序;最后,团队协作有利于联络个人感情,增进互相了解,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目前国内多数医院没有这种面向普通老百姓的医疗团队,但就像当年包产到户自下而上的变革一样,医务工作者自己已经在不自觉的进行这种实践。这样的实践主要是建立在医生之间的私人关系基础上。比如,我作为内科医生,没有能力做胃癌手术,但是我经常能够发现适合做胃癌手术的病人,在推荐外科医生的时候,我会首选和我私人关系好的外科医生。同样,外科医生如果发现了胃部较小的病变,根本不用开刀手术,只需内镜下治疗的病人,他们也会推荐给我。后者的情况较少,所以时间一长,外科医生就会对内科医生产生亏欠心理。这样几次之后,内科医生碰到一个比较困难,大家都不愿意接手的病人,请正规渠道会诊大家都推诿扯皮的时候,就可以找自己关系好的外科医生,他们就可能冒险接收。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实际的好处要比这大得多。假如一个医院里有一个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一个介入科医生互相是好朋友,那么他们任何一个人的重病人都比别人要幸运。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病人本身能够赢得医生的信任,他们才会动用这种私人关系。如果发现病人和家属是那种不讲理,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自然不会坑害朋友。

医生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民族里最精明的人,不光是因为医学知识的复杂,和学医的辛苦,还有其他更多方面,包括与人沟通、察言观色、人生阅历。因为临床医学实践不光是医学科学的实践,还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病人和医院领导者关心和强调医患沟通,其实医生之间的沟通也同样重要。“走廊医生”的新闻刚出的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医生都觉得,一个和全院大部分同事为敌的医生是不可能给病人带来好处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其本人的医德并不像报道的那样高尚。

医疗团队协作的模式可能是未来医学发展,尤其是对重症病人诊治的方向。虽然医生内部已经通过私人关系建立了隐形的团队,但这种团队是松散的,说不定哪天一场酒没喝痛快,就分道扬镳了。但愿臃肿低效的管理机构能够早日认识到这个方向,给予引导和支持,让更多病人受益。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本文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