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减肥

尽管我自己也不愿意面对现实,但现实依然是残酷的。在很多医学文献中,肥胖直接被称为一种慢性疾病。不管肥胖者怎么给自己打气:改叫超重者也好,崇尚自由和多样化也好。今天肥胖的女孩比同年龄体重正常但有其他慢性病的女孩多20%的可能找不到对象,多10%的可能有经济困难;男孩则是多11%的可能找不到对象。肥胖的定义最常用的是体重指数(BMI),即体重的公斤数除以以米为单位的身高的平方(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西方以25-29.9为超重,达到30就是肥胖。但亚洲人的标准是以23-24.9为超重,达到25就是肥胖。肥胖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运动关节病等。

可以让肥胖者免于自责的是,遗传因素在肥胖中起重要作用。即便是被领养的孩子,体型也还是向亲生父母看齐。肥胖基因在人类的进化中没有起到筛选的作用,要不然照上面那个趋势,要不了几代肥胖基因在基因池里就会被稀释了。但现在胖子的比例还在逐年增长,这个趋势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与人类历史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不是这个趋势,肥胖基因也许永远不会被人们发现,即便发现了也引不起大家的注意。如果不是后天环境的影响,比如食物越来越多,分量越来越大,越来越不需要走路等等,肥胖基因也许永远都无用武之地。肥胖问题如果是古墓里的僵尸,能够跑到光天化日之下肆虐也是乱刨乱掘的人类自己招惹出来的。

谁都希望不用吃药和手术自然的减肥,但无数人的经验证实依靠生活方式调整,包括节食和锻炼的减肥是相当困难的,除非是在重大的刺激和威胁之下。在这一点上,运动员的毅力也没什么可羡慕的。我曾经以为运动员的教练是可有可无的人,制定好计划到一边呆着就行了,直到有一年我在健身房经不住忽悠请了私人教练以后。说白了,教练起的就是督促和鼓励的作用。那些累死人的运动项目如果仅凭自己的毅力,无论如何无法完成。在无人督促的前提下,除非是被诊断出糖尿病,或者经历过一次濒临死亡的心肌梗死,才能让人能够持续坚持下来。本质上无差别,不过教练员换成了隐隐约约的死神而已。

尽管节食和锻炼不能取得持久的减肥效果,适当的锻炼仍然是值得提倡的。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尽管体育锻炼不能减掉体重,但却降低了心脏病相关的死亡风险,也更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也就说,锻炼不能去掉体重,但却对心血管有好处。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胰岛素抵抗:体内胰岛素水平并不低,但身体却对胰岛素没有反应。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能够在减少胰岛素用量的情况下保持血糖稳定。关于体育锻炼的方式,一般不建议过量超负荷的运动,因为那样会更加促进食欲。每天间断的少量运动是最好的方式。其实说白了,运动的目的是改变懒人的生活习惯,只有不懒了,爱动了,才有可能获得持久的体重减轻。可想而知有多么困难了。

药物和手术减肥的方法仅在努力改变习惯失败之后才可以考虑,或者是某些已经患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药物的机理无非是抑制食欲和减少脂肪的吸收。手术的原理则是通过改变消化道的结构,减少食物和胃肠道接触的时间和面积,减少食物的吸收。准备选择药物和手术的人需要注意,根据研究,以往有过通过节食和运动成功减肥经历的人,药物和手术治疗才更有效。其实即便吃药和手术也不是一劳永逸,归根结底还要靠改变习惯。

当前有很多的减肥诊所和减肥俱乐部,也有人声称在这些诊所和俱乐部中成功减重。减肥的方法有所谓草本、针灸、按摩、中药等等,这些也没有脱离开现代医学的视野。把许多想减肥的人集中在一起,定时的汇集起来交流和督促,其实属于肥胖的心理行为治疗范畴。花了钱,听了课,有人督促,当然比自己死磕容易一些。

说到中药减肥,其实国外也很多,比如美国,有一个33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自然少不了商业嗅觉敏感的中医们。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支持任何一种中药有减肥作用,与此同时安全性又不容忽视。曾经被用得最多的麻黄在2003年因为安全问题被FDA发出消费者警示禁用,马兜铃酸肾病也是较早在欧洲的草药减肥诊所顾客中被发现。

总之:肥胖是种病,生活来调理;减肥无神药,懒人无药医。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