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肺部杀手
众所周知,吸烟是肺部的第一杀手,大约90%的肺癌病例是因为吸烟引起的。那么什么是肺部的第二杀手呢?是二手烟吗?不是。二手烟在肺部杀手名单中只能排在第三位,排第二位的是放射性惰性气体氡。在美国每年大约有21000人因为氡导致的肺癌而死亡,而因为二手烟导致的肺癌死亡只有大约3000人(吸烟导致的肺癌死亡则有16万人)。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肺癌病例大约3%~14%与氡有关,主要是因为在生活中接触到低浓度的氡引起。
众所周知,吸烟是肺部的第一杀手,大约90%的肺癌病例是因为吸烟引起的。那么什么是肺部的第二杀手呢?是二手烟吗?不是。二手烟在肺部杀手名单中只能排在第三位,排第二位的是放射性惰性气体氡。在美国每年大约有21000人因为氡导致的肺癌而死亡,而因为二手烟导致的肺癌死亡只有大约3000人(吸烟导致的肺癌死亡则有16万人)。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肺癌病例大约3%~14%与氡有关,主要是因为在生活中接触到低浓度的氡引起。
1917年,奥斯本等三位美国生物学家在用大鼠做营养实验时,发现那些没有喂饱的老鼠,生长迟缓,而其寿命似乎也延长了。受到这个结果的启发,1935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麦克凯等人直接验证是否动物寿命真的与发育速度成反比。在大鼠断奶后,他们给其中的一组提供完备的营养物质,但是严格限制其饮食,让它们一直处于饥饿中,而另一组老鼠则任其吃饱。饮食受限制的老鼠发育几乎停止,身体也不再长大,一些老鼠夭折了,但是存活下来的老鼠中,寿命明显增长了。雄鼠所受的影响更显著,寿命平均延长了约50%。喂食正常的老鼠中,寿命最长的为965天,而限制喂食的老鼠,有的活到了1800多天(相当于人活到200岁)。
苏丹红、三聚氰胺、防腐剂,随着媒体的爆料,人们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违规添加剂,仿佛只要和“食品添加剂”沾边了就没好事。下面介绍一些“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和误区。
维生素A和D也算添加剂,这种添加剂是好的。添加剂是一个很广泛的说法,要把非法的添加剂和合法的添加剂要区分开。
在西方大航海时代,水手们长年累月在海上颠簸,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很容易得一种被叫做“坏血病”的疾病:齿龈肿胀、出血,皮下淤点,关节疼痛,伤口无法愈合,牙齿松动、脱落,最终导致死亡。在1500年到1800年间,大约有2百万名水手死于坏血病。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坏血病的病因,以为坏血病是因为消化不良、食物腐败、生活环境恶劣、过度劳累等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不过,在长期摸索中,人们也知道吃柠檬、酸橙等柑橘类水果能治疗坏血病,把原因归于它们含酸性物质,所以认为只要是酸性物质就都能治疗坏血病。
在2013年,香港卫生署查出云南白药含有剧毒成分乌头碱,将其下架。国人才首次知道,被列为“国家保密配方”的云南白药原来含有剧毒成分。近日云南白药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含毒性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说明书的通知》的要求修改说明书,修改后的新版说明书上标注为:“本品含草乌(制),其余成分略。”也即正式承认了云南白药中的确含有毒性中药成分,而其他的成分则仍然“保密”。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蒙牛特仑苏事件本来已让人对国内牛奶的质量几乎失去了信心,又有人干脆来个釜底抽薪,声称牛奶不管质量好坏,都是喝不得的。有人质问:“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那种动物的奶?”也有人断言:“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虽然说这话的台湾“养生专家”已因诈骗罪在台湾被判刑,但“牛奶有害论”仍然在大陆流行开去,据说提倡喝牛奶是过时观点,美国人已经不喝了。吓得一些人不敢再喝牛奶,改喝豆浆了。
在微信圈里看到一则消息,说丹麦五名初中女生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怀疑是睡觉前手机放在身边导致的,于是做了一个实验,将水芹种子分别放在有wifi路由器和没有路由器的房间里。结果发现,在同等条件下,没有路由器的房间里的种子正常发芽,有路由器的房间里种子全都死掉了,据说还“变异”了。
在网络上搜索这条消息的来源,发现不是空穴来风,这条消息已经被众多中外媒体转载。其中中国青年报经过求证认为这条新闻是假新闻,有的媒体求证专家,比如人民日报采访了多个专家,以及果壳网的成员,都对实验的设计和结果表示怀疑,可惜最后狗尾续貂似的加了几句所谓使用wifi的注意事项,如“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侧;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其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等等,最终还是让人觉得wifi是有害的,只是丹麦女生证明方法不对而已。但大多数媒体仅仅是简单转载介绍。
云南白药的成分只是对国内消费者保密,对美国消费者则是公开的,不知道这是否构成泄密?
根据美国的流行病学数据,通过禁烟宣传和运动,癌症筛查等措施,美国的肺癌发病率出现了下降。但同时,自杀人数却出现了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每10万人10.4上升到了2010年的每10万人12.1。因为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人数的众多,所以自杀的预防非常困难。《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了两个自杀的高危人群,提醒医疗工作人员对这两类人提高警惕,或许能够减少自杀。
第一个人群就是从精神病院出院的患者。根据丹麦的一项研究,从精神病院出院的患者,第一周是自杀的高危期,在随后的几周到数月里逐渐平稳,接近正常人群。粗略估计,所有从精神病院出院后自杀的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发生在出院后的28天。而且,在所有的自杀者中,有四分之一是刚从精神病院出院不足三个月的人。鉴于此,英国的研究建议对从精神病院出院的病人,保持7天的追踪观察,单此一项措施据说每10万人就可避免5.3人自杀。尽管美国精神病院有专门用来从住院到门诊过度的措施,但只有半数在出院后接受了适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