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的后果有多严重?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北小河FM播客节目。今天我们聊一聊大家最近都很关注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排放废水的问题。我们邀请到王晨光教授跟我们一起聊。为什么邀请王教授呢?他来我们这里做客很多次了,但很多听众可能还不太了解他的另外一个身份。他原来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辐射防护与药物研究室主任,所以,邀请王教授来聊这个话题还是很合适的。我们欢迎王教授。

王晨光:大家好。

主持人:日本福岛核事故大家都应该比较了解了。2011年3月11日,海啸导致福岛核事故的时候,引发了日本和中国大陆民众很多恐慌。其中最大的恐慌,我们记得最清楚的是当年有很多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的人都在抢盐。说盐中的碘能防辐射,所以大量民众去抢碘盐,甚至有一些投机分子在囤盐牟利。这在今天看来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有专家解释说,如果以碘盐来防辐射,可能一次要吃3公斤加碘盐才能达到防辐射的效果。而真要是每个人吃3公斤碘盐,可能人没有因辐射受损,也会被这么多的盐导致脱水或者死亡。所以抢盐在当年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今天,我们为什么还在说日本福岛要把废水排到大洋里,引起了很多人的关心甚至忧虑?这些忧虑又让我们想起当年抢盐的事情。今天,我们就请王教授来聊一聊,当年发生福岛核事故的时候,有3座反应堆断电,燃料棒熔毁,产生很多的废水。您对当年的核事故有什么直观的感受吗?

王晨光:这是有的。这在十年前毕竟是一个世界性的大事,被列为最严重的核辐射事故,属于7级。当然,这次不是人为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福岛遭遇了9级地震,在地震发生之后,核电站的反应堆最初并没有直接被地震损坏,但它的反应堆失去了外部的动力。再紧接着,地震引发了日本的海啸,高达十几米的海浪把一些关键的反应堆设备,尤其是冷却系统冲坏了。所以整个冷却系统出现了故障,并停止了工作。我们知道这些轻水反应堆都是靠水冷却,也靠水吸收一些反应棒里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的中子。如果水停止了供应,高温就会迅速导致整个反应堆的堆芯融化。如果跟周围的蒸汽反应达到非常高的温度,就会产生大量的氢气,这也是为什么福岛反应堆随后发生了接二连三的氢气爆炸。当然,这个事件发生之后,水还是要不断地通过人工方式大量灌注到已经废掉的反应堆里,因为反应堆还在不断地释放热量。这也是为什么10年前福岛核电站已经不再运营,也没法运营,却依然产生了大量放射性废水。以至于到10年后的今天,废水的量已经大到没有办法再继续靠储罐来储存了。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政府去年就决定把这些核废水排放到海洋中。当然,核废水排放到海洋中的决定迅速引起了全世界民众,主要是周边邻国的一些关注,也有些反对的声音,当地老百姓也有些反对的。主要关注点就是核废水里还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因此有些人就认为这些放射性的物质可能会污染周边的海洋,影响海洋生物,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这是人们的关注点。

主持人:所以我先提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在网上浏览或者看报道,有各种说法。比如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或者人权组织什么的,都在关注。它们说只要排放核废水,就会对大洋造成一定的污染,就可能对人体或者海洋生物造成一定的污染和影响。但另外一个声音说,只要排放的废水达到一个标准、一个规定的区间,就可以排放。所以我就想先给大家一个答案性的东西。我们知道,在所有的大工业里边,比如火电厂、垃圾焚烧厂或者印刷厂,都有气体、液体等废物的产生。所有的工业排放都是只要达到排放标准,就可以排放,对吧?那么同样的,对于核电产业是不是也有这么一个工业标准,不管是核事故的废水还是平时核电站运作的排放物,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允许排放,是这样理解的吧?

王晨光:是的,这就是业界的标准。目前,只要是核电厂,总会有核废水的产生。而福岛核电站这个事故来源的核废水,只不过是在产生的形式上跟正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核废水不太一样。一个是事故造成的,一个是正常产生的,但是它们含有的放射性核素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比如福岛事件的核废水中也检测到60几种不同的放射性核物质。有些大伙可能关注得比较多,比如放射性比较强的铯和锶。但这些有它自己的处理方式,比如这一类,通过一种吸附性的过滤方式就可以去掉。但还有一些,像这次大伙比较关注的核废水里的氚,就比较难以去掉。虽然不太一样,但是总体上来讲,核废水向水体排放,是业界的一个标准做法。

主持人:也就是说,不光是日本的核电站在往大洋水体里排放,其实大部分的沿海核电站可能都要往水里、大洋里排放废水。要不然,它还要以更大的成本在内地或者内陆里处理,对吧?

王晨光:对。这就是为什么核电站主要都建在水体旁边。它主要靠水——无论是海水还是内陆的湖水——来冷却和减缓中子的释放。

主持人:所以我们就关心这个问题了。刚才提到了标准,福岛现在排放的废水,处理前和处理后分别达到什么标准了?是不是各个国家都能达到这个标准允许的区间?

王晨光:这个分两方面。之所以过去10年都一直放在一个储罐里面储存,是因为它产生自冷却后已经废弃的一个反应堆,里面的放射性元素不仅仅是氚,还有其他的一些元素,所以需要经过两级处理。第一级就是采取过滤的方式。当然,这种过滤不是一般的过滤,而是用一种吸附性的树脂材料过滤。这些水经过树脂材料吸附,把里面的一些主要危害的金属离子类核素给过滤掉。这部分过滤掉的成分,将来就是固体废弃物。核电厂有很多这种固体废弃物,以掩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另外一种就是水里面的氚,它本身是氢的一种成分,在变成有放射性的过程中,加了两个中子而已。氚是氢的同位素,本身还是水的成分,很难把水跟水分离。这一类排放是按照剂量的标准,就是说,排放的污水或者核废水,含氚这个成分的放射性的活性,需要低于一定的标准。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认为对自然界、对海洋、对水体没有危害。是这样理解的。

主持人:这个标准也有很多资料上有,比如中国环保部给出了一个排放标准,日本也有。这个标准也有单位,我们是看不太懂的。比如说这个BQ,叫贝克是吧?怎么去看这个数字,怎么去理解这些东西呢?

王晨光:可以这样说吧,我们就不要太计较这个单位了,因为都是外语直接翻译过来的,说起来也比较绕口。我们知道,比如电脑硬盘,只要用电脑的现在就知道储存里面有多少兆、多少G,对吧?现在电脑的硬盘空间逐渐增大,再买电脑都是以T为单位,对不对?从最初的兆到后来的G、到T,都是千进制的单位而已。所以考察福岛核废水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主要是氚)的放射总活度,就不妨用T,一个叫TBQ的单位。接下来提到一些数字的时候,我们就不妨以这样一个单位,免得再有G和兆这种理解。

主持人:对。

王晨光:比如福岛在过去10年累积下来的核废水,它的总的放射活度(前提当然是过滤掉那些金属离子之后,主要是氚的成分)大概有1200TBQ。根据前几天日本政府公布的(主要是东电公布的)排放规划,是按照30年来排放的。就算按照现在的1200个单位,分30年排放,也只有40个单位的放射活度排放。但实际上,如果按年度排放,它比这个还要低,因为氚每12年多就要衰减一半。所以放在30年这个时间框架之内,它排放的放射性活度要远远低于40。我们依然还是说:这样一个单位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比如1200个这种单位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其实是可以对比着来看的。对比什么来看呢?有几个数字可以对比一下。首先看一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核武器。在上个世纪,大概有那么一段时间,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竞相研发核武器。在核武器试爆过程中,总共向海洋排放了1.86亿TBQ。刚才我们提到福岛核电站,它的核废水的排放一年也就40,其实还达不到40,因为还有衰减的过程。这40可以跟1.86亿做一个对比。当年通过核武器爆炸释放的氚,经过多少年的衰变,到今天为止仍然还有800万TBQ存在于海洋之中。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拿这个40跟800万来比较。第二个数字我还想再对比一下中国最早的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比如它2017年,经国家主管核工业安全的部门批准,它全年的氚排放量是225TBQ。刚才我们提到40跟这225比,依然也是20%左右,但这是一年正常运营情况下的排放量。所以,如果再考虑到福岛核废水的衰减因素,单单大亚湾核电站每年排放的氚的放射活度,就是福岛目前计划的每年往海洋里面所排放的核废水的10倍左右。当然,这只是指水里面的氚,还没有包括其他类型的核素的放射活性。福岛现在这个计划排放的主要是含氚的核废水,刚才提到的其他的放射性物质都过滤掉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如果福岛不处理,肯定是不能排放的,对吧?如果处理后达到这个标准,至少目前看,比其他核电站的总排放量可能还要少,或者至少是没有超过容许的范围,对吧?

王晨光:是的,是的。

主持人:我们为什么要担心这个?因为人们从小或者是从一种惯性思维,觉得只要是有辐射的东西,就一定要担心。到底氚、核废水的元素对人的影响有多大?2010年6月份,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发生核泄漏(这是当时境外媒体报道的题目),实际上,我去那边采访以及中广核给我的回复,只是说核辐射物超出了厂区的正常范围,并不是超出了极限的范围。只是比正常的范围高了那么一点点,然后很快也就回归正常了。但即使这么一个微小的波动,就让香港很紧张,当地的媒体就特别关注这个事情。所以我当时还专门出差到深圳,到大亚湾去探访,最后结果肯定是有惊无险,就是说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我什么意思呢?就是总的来说,人们,尤其是跟大亚湾某个核电站地理位置接近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对辐射的波动是特别敏感的。所以我们就想听王教授您解释一下,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现在这个氚对人体的影响到底是什么样的,怎么理解核事故对人体的影响?

王晨光:谈到辐射,这个话题就很大了,我简单先铺垫两句。这个辐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很多人一提到辐射都会跟核弹、核电站这些爆炸联系在一起。其实辐射是无处不在的,并且并非所有的辐射都是有害的,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利用很多含有辐射材料的东西。辐射从大的概念来讲,学术上从能量的大小,或波长的长短,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式。但是从它可能造成的危害来讲,一般就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什么叫非电离辐射呢?包括我们周围这些电波、手机、通讯,其实都是一种辐射的方式。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微波炉,也是一种辐射的方式。我们经常担心夏天被晒伤导致皮肤癌的风险,其实太阳光也是一种辐射。哪怕两个人站在一起,一个人感受到另外一个人的温度,这也是辐射。真正最值得关注的辐射是那些能量比较高的、能导致电离的辐射。当然,这样讲就比较难懂。电离辐射包括刚才提到的核弹里的、核电站里面的铀燃料,都是可以导致电离的辐射,这一类才是真正可能对健康造成损伤的电离辐射。

从它的风险类型上又分急性辐射和长期慢性辐射。急性辐射就是刚刚提到的比如原子弹爆炸这种核爆,还有就是像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以及福岛,会产生一些急性的辐射,导致周边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急剧上升。人如果暴露在大到一定量的电离辐射下,就会造成急性损伤。这是为什么二战期间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在短期内会有一些人有白血病的发生。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并不是严重影响人的健康的,但核对抗的威胁一直存在。而慢性辐射是很多人可能更关注的一类辐射,比如像核废水的排放,到底多大量才能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里面总是有一个量的问题,因为自然界中也有很多背景辐射。可以这样说吧,比如这次日本排放到海洋中的核废水,即便比现在它计划的30年的排放量再大一些,都不至于影响到哪怕是排放地区福岛的海洋中的放射同位素含量。

主持人:其实我看到,福岛核事故10周年的时候,新华社有个报道说,联合国原子辐射委员会(科委会)发布报告说,即使与2011年福岛核事故辐射可能有关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其实也是可能性极低的,它给的结论就是这样的。并且也没有证据说,民众中会存在跟福岛核事故有关的先天异常、死产、早产,或者跟生育有关的健康问题都不会有。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个核事故这么长时间对当地人的健康影响,可能也不会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严重。尤其是到现在,这个废水经过处理,稀释之后再排放到海洋里,影响可能就微乎其微了。我看有的专家说,因为还有个洋流的原因,还有个距离的原因,到中国,哪怕是香港地区跟大陆地区,可能影响都是微乎其微,都弱得很了,对吧?

王晨光:这个多和少,有时候看你怎么考虑。一个是实际排放量的多少,这其实是容易量化的,都是有仪器可以测定的。第二点就是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影响的多少。说到这个话题,我想起前几年有一次去千岛湖玩,是在千岛湖北部山区。听当地老百姓讲一笑话说,下游的城市包括千岛湖以及杭州的市民,整天喝的是他们的洗脚水。有没有洗脚水流到下游和水库呢?那当然有啊。

主持人:肯定有。

王晨光:当时我们把脚踩在水里面,这里都是它集水的区域,你不能否认,不能说没有。但有多少呢?所以,这一点就像刚才我说的,是可多可少。少到哪怕上游有几十万只脚踩到水里,也不会影响到下游比如千岛湖里水的质量,也不会影响到采集的矿泉水。千岛湖有不止一个矿泉水厂,基本上都是采水,过滤后就直接分装了。但是要说它少,如果下游的老百姓听到这句话,也足以多到让喝到这些水的人感到恶心反胃。

主持人:就是心理影响会更大一些,对吧?

王晨光:对。就是说,这一个多少不是单纯地指污染物的含量问题。而正是因为这样,才必须把这些问题澄清。就像到底有多少洗脚水流到下游一样,到底有多少核废水,它的含量如何。其实对于整个水体来讲,就像刚才说的笑话一样,上游的洗脚水不会影响到下游湖水的水质。

主持人:您提到这个心理影响,我想到前些年社会上非常关注的比如垃圾焚烧发电。如果在建在哪个小区的旁边,这个小区的居民就会大力反对,去游行或者组织反对活动。他们可能是两方面考虑,一是垃圾焚烧会排放一些二恶英或者什么,会影响他们的人体健康;另外一个考虑是垃圾焚烧,在这里会让这个小区的房子降价、贬值,对吧?这些类似的因素好像很多。包括以前的PX事件,多少都有类似的影响,也就是您说的这种心理反应。一听到辐射就好像一定是发生核事故,跟原子弹爆炸似的,一定会对人产生不可知的影响。比如有人说,吃了之后现在没事,10年、20年之后会不会得癌症呢?你能保证吗?你不能保证的话,我就要反对。好像好多这种反对的声音都包含着这个因素,对吧?包括之前我们关注的转基因食品的报道,也是说改变了植物的基因,我吃了之后现在没事,我的后代会怎么样呢?我50年之后会不会得癌症?你能保证吗?好像啥事都能这样类推了。这是一种惯性思维,或者说想当然的逻辑。这是普通民众科学素养不够,或者知识信息获取不够时会得到的一个结果。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像今天做的事情,其实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包括让民众怎么认识问题,怎么去思考,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吧,这么说对吧?有教授说,即使福岛核废水排放,他也会毫不犹豫地食用福岛的海鲜产品。如果要担心海鲜这种食品,可能氚和碳14这些放射性物质都不会构成健康威胁,消费者更应该担心的其实是海鲜里的汞之类重金属污染。相对来说,这其实是更值得普通民众去关心的。

王晨光:是的,这是肯定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对于中国民众的考虑,这些辐射对当地影响很小,对我们中国民众就更不用杞人忧天,或者放大这种恐慌了。

王晨光:答案是肯定的。就说这次日本处理福岛核废水的问题,它有很多积极的因素,很多人没考虑到这方面。你能猜测到它有哪些积极因素吗?

主持人:如果不排放的话,只能再花费很多成本去囤这个水,然后用更高的成本去内地处理。至于说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我也想不到了。

王晨光:首先我看到有人也是在朋友圈里发布,说这次东京电力放弃了那些昂贵的措施,选择了一种廉价的方式来处理。认为廉价的就是不好的,昂贵的就一定是好的,是把这个作为前提,进而指责东京电力和日本政府不负责任。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就像刚才我们已经提到的,向水体中排放核废水是一种标准的工业流程。即便是核事故产生的废水,只要遵循这样一个流程,也是必须采取的一个步骤,因为处理的方式并不多。媒体上这几天就说,日本政府去年组织一个专家小组,提出了5种方案,其实这5种方案并不是每一种都可行。比如掩埋的方式、电解的方式,都不是那么可行的。只有两个方案重点讨论过,一个是把这些水分蒸发了,通过烟囱排到高空,但是排到高空最终还是会回到大气层;另外一种就是向海中排放。经过专家小组的评议,并得到联合国这个国际机构的认可,才有今天日本政府把这些核废水排放到大海中的决定。我刚才提到那个积极因素,恰恰是这种排放在一种受控状态。比如经过过滤,把一些可能有害的、导致放射活性比较高、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先过滤掉,这是一种受控状态下的核废水处理方式。反之,如果不这样处理,一直放在罐中储存,反而是危险的。因为没有经过处理,没有经过严格控制下的排放,谁也不能预计福岛这种自然灾害会不会有下一次。一旦再有自然灾害或其他的人为错误,导致储存的核废水不受控制地释放,这才是灾难。

主持人:可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王晨光:是的。

主持人:我看到,昨天国际原子能机构发了一篇新闻,说他们这个机构是支持日本福岛这个水处理办法的,并且会提供技术支持。他说的理由其实也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技术上可行,并且是国际惯例。这就没有什么疑问了,因为国际惯例都是这样的,凭什么对日本福岛要另眼相看呢?有信息说,法国的核燃料处理厂排放的氚相当于福岛氚总量的14倍,它每年排放这么多。如果对福岛另眼相看,因为是核事故而禁止它排放、反对它排放,那真的是对福岛的歧视,从公平性上是说不过去的。

王晨光:就像开头提到的,这只是释放方式不一样。无论是来自核事故还是正常运营下的,只是量的关系。

主持人:那我们怎么考虑防护?毕竟比如福岛当地,不管污染的成分是多少,还是多少有污染的。那么这个核污染我们怎么去防护,真的要多吃碘盐吗?还是要对某些海鲜食品做什么处理?这个好像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

王晨光:这个问题要区别看待,就是看到底是哪一种核素。比如10年前,福岛核事故刚刚发生的时候,在近海和远海区域,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比如风刮到的国家或者洋流到的国家,很多地方确实都检测到了福岛核污染的释放。这种释放主要是铯137和锶90,这一类的放射活性比较高,很可能是有害的。并且,这两种金属跟我们成天说的补钙、钾这些人体的必需元素差不多,都能够以同样的、类似的途径进入海洋生物里,也能够进到人体里面。这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也能渗入到体内,这些同位素本身尽管并不是毒药一样的东西,但正因为它具有放射性,所以在衰变过程中能产生一些自由基。我们之前说化妆品防止太阳光的紫外线减少自由基,这是一回事。有大量自由基产生,到了人体内就可能导致细胞内的DNA出现变异,而变异最大的风险也就是引发癌症。当然,大部分变异都是无害的,都可能只是导致细胞死亡而已,这是一类污染。对这类污染必须经过严密的监测来控制,这也正是国际原子能组织和日本政府在福岛核事故之后一直重点监控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到了2015年,当地产业就陆续恢复了。放射性核素已经远远低于安全标准了,所以当地的产业,主要是渔业也开始恢复了。还有一类就是刚才你提到的碘,碘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在刚发生核事故的时候,无论是原子弹爆炸还是苏联的核电站或福岛的核电站事故,都会产生一种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就是碘131。这一类的防护要靠刚才说的一些含碘的药物,而不是靠碘盐。因为盐的含碘量比较低,所以吃碘盐是一个长期的补碘过程。如果计算具体的量,我们平时吃的碘盐每公斤也就30毫克左右。人体由于生理功能的需要,它的一个器官、一个腺体甲状腺,对碘有特殊的富集作用。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体内碘的总量也在30毫克左右,又是人体所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正是由于它富集碘的生理性功能,一旦发生了核泄漏、核爆,空气中以及水体中就可能会有大量的碘存在,人呼吸或者饮用了污染的水,碘就会在甲状腺富集,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这条治病途径是明确的,这就是为什么一般在核电站周边一定距离之内的民众有碘片储备。像美国规定,10英里还是20英里之内的民众,一般的家里都会要求储备一定量的碘片。这绝对不是碘盐,因为碘片的含碘量非常高,每片含65毫克。如果发生了核泄漏事故,就建议在急性情况下吃两片,才能维持48小时的保护,便于民众及时撤离,48小时足够了。这是刚才提到的对碘的防护。再一个是铯、锶。涉及到福岛的核废水排放,刚才反复提到就是氚。氚本身在自然界中就存在,包括我们平时喝的水里都有一定量的氚存在。但氚的放射活性非常弱,只要不把大剂量的氚水喝到体内,它在体外哪怕沾染到皮肤上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为它的辐射的活性非常低。即使较大的剂量进入体内,也不会在体内停留很久,毕竟它就是水。玩笑的说法,啤酒是利尿的,多喝几瓶,大多数氚就排出去了。因为人体对氚的吸收、排出跟普通的水没有任何差别。

主持人:不管怎么样,跟日本地理位置越近,尤其是进口日本产品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会越关心这个问题。我看了一下进口日本产品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是排在最前边的。台湾、大陆,还有韩国,都是进口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所以这几个地区声音会更大一些。我看到香港好像现在还在禁止进口福岛的这些产品,尤其是福岛本地的产品都规定得很严格。我想请您再聊一聊,日常生活中到底哪些辐射是有害的,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东西。这其实是帮助我们的听众更好地理解辐射的概念,以及真正关注生活中应该关注的辐射。

王晨光:一个是核弹,核武器的核辐射都是比较让人有恐慌心理的,包括核电站爆炸。其实这些,世界上绝大多数民众这一辈子可能都接触不到。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害的辐射,有的是可以避免的,有的是无法避免的。我们生活中每天接触到的东西,可以说全都含有放射性,只是它的来源和强度不太一样,有高有低。有些是自然发生的,还有一些是工业化产品,是人造出来的。包括我们呼吸的空气、饮水,还有每天吃的食物,以及水泥地、硬化地面、家里装饰的物品。包括大理石台面,这些全都是有放射性的物质。当然,这还不是所有的。比如去体检的时候做胸透、CT,这些都是利用放射性、放射源来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服务的。包括一些癌症患者接受的放疗,这些都是放射性以及辐射的物质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这些方面,一句话来讲,人是离不开这些放射性物质的。那么哪些是需要避免的呢?要避免的比如烟草。很多人都知道抽烟不好,因为它有一些有毒的物质,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烟草里还有很多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的量在体外倒也不足以引起任何伤害,但是抽烟必定是把它抽到肺里去了,所以微量的放射性元素进入体内,它的损伤还是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或者活性,跟距离密切相关。你抽到肺里,它紧贴在细胞里面。辐射强度和距离的平方是成反比的,距离越大强度就越低。但是吸到体内,就几乎是零距离接触,对吧?在饮食中也当然也有很多,但这些有时候是不太好避免的。比如现代饮食认为应该少吃盐,或者有人用低钠盐来代替普通的食盐。其实在低钠盐里面,钠是用氯化钾来替代的,它的放射性钾的含量就要比普通食盐高得多,这些都是生活中能够遇到的,除了刚才我说的吃穿住行。每个人都暴露在自然背景的辐射下,全球各地的背景辐射不一样,比如有些山区可能背景辐射就比较强。但是目前来看,全世界无论是生活在高本底地区的民众,还是低本底地区的民众,在放射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上并没有什么差别。所以这一点,我就认为没必要太计较。但也要避免那些不必要的伤害,比如抽烟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能你也听说过,有些我是当笑话看的。比如有的孕妇要穿着孕妇服防辐射,有的还把还把仙人掌放在办公桌上,说仙人掌也是防辐射的,这些起码挺可笑的例子,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主持人:烟草因为不光是本身含有放射性物质,比如说铅或者什么的,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燃烧之后化成烟雾进入肺里,更容易导致更大的损伤,对吧?而比如某种植物也含有同样的放射性物质,是不是作为食品吃了之后排出去,会比烟草危害小一些?

王晨光:因为它有的是可吸收的,吸收途径也不太一样。很多吃的通过消化道时,不吸收的就就直接排出去了。有的像氚,即便吸收到人体内,到了血液里,它也通过肾脏的滤过功能,跟着尿液也排出去了,有的通过出汗也能排出去。但个别的重金属是有累积的,那些才是真正需要担心的。但是那些有很多是没有放射活性的,比如像汞、镉。刚才你提到了,像福岛这样一个核事件,导致香港、韩国和周边其他一些国家、地区产生这样一个反应,影响到贸易,也不限于海鲜了。其实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社会现象。最近如果看电视也会看到,首先反对往海洋排放核废水的群体,是福岛当地的居民,他们在那儿游行。我倒觉得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当年的福岛核事故让当地的老百姓可以说算是惨遭不幸。在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在紧急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失误,出现了大概2000多例跟核事故本身并没有多大关系的死亡。随后的几年,当地的产业主要是渔业,也基本上不存在了。因为贸易都停止了,所以该地区的所有海鲜,几年之内的出口也全部停止了。到2015年之后,随着环境监测发现,污染已经降低到本底水平,渔业才恢复。10年之后,现在又说要排放核废水,所以在当地民众中引发的恐慌是最直接的。而所谓的直接反而是外界反馈,或者不理性地强加给福岛当地居民的,对吧?它本身是不成其健康危害的,就由于韩国、香港有这种担心而不进口它的海鲜,就不存在这个贸易了,所以当地的民众担心的更多是这个层面的。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