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往事》系列——逝者·外来客

文 | 方玄昌

刘大坞村对面有一条通往安徽的公路,据说是上世纪60年代奉林彪之命修建的,目的是打通当地一家名为“东方机械厂”的兵工厂与外界的连接。这条公路在地图上被称为“屏三线”,始于东方机械厂所在的屏村,终于安徽三阳镇,在三阳与通往杭州、黄山的国道及高速路衔接。从屏三线分出一条支线通往刘大坞村,岔路口有一个以空心砖搭建的简易休息亭,尽管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凉亭,大家还是叫它“亭子”,在这一带算是具有地标性质的建筑。

大约是2005年(也可能是2004年),临近春节时我从北京回老家,在亭子旁边下了长途车。一下车我就发现,亭子里面躺了一个人。他背对着大门,躺在水泥浇成的、供人休息的座位上,身上裹着一张草席。

看样子是一个乞丐。我走进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想提醒他,这个三面通风的亭子非久留之地。他回过头来,我才发现他还很年轻,并且也没有如同多数乞丐一样蓬头垢脸;从他的眼神看,刚才他也并没有睡着。让我吃惊的是,他回头时裸露出了肩膀和胸部,竟然没有穿上衣;草席滑开,我发现他的腹部及下半身盖着一堆破棉袄破衣服破褥子,但明显弄湿了。

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我企图跟他沟通了解情况;但很可惜,他不会说普通话,我根本听不懂他说了什么。无奈之下,我把旅程中吃剩下的零食、饮料,以及身上剩下的十几元零钱留给了他,就走路回家了。

当晚,二堂嫂来我家串门,我才知道,亭子里这个外来客确实不是乞丐,而是一个来自安徽的打工仔。刘大坞村与安徽歙县毗邻,老百姓时常要跟附近的安徽人打交道,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几乎都会说几句徽州话;我因从小外出读书,没来得及学会徽州方言。二堂嫂和村里另外几位老人都跟这个外来客攀谈过,她跟我说,这个年轻人的语言跟歙县这一带的不太一样,勉强可以沟通;大致了解到的情况是:他今年才19岁,外出打工,年底老板不给发工资,他上门讨说法,结果被老板雇人打断了腿,前几天用车运到这里,扒光了衣服扔进亭子,任其自生自灭。那些破棉袄破衣服破褥子,是村里人拿去给他的;大约是断腿后翻身不便,他拉小便弄湿了铺盖。二堂嫂还让我不必为他担心,说是每天村里都有人给他送去吃的喝的穿的,不会饿死、冻死他的。

我问当时担任村会计的大哥,难道地方政府就不管这种事?大哥说,案子并非发生在本地,又临近年关,没有哪个部门愿意出头处理这类烫手的事。

临近大年夜,气温骤降,傍晚下起了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整夜。次日一早,我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大年初一有村民给外来客送馒头、米糕、包子及被褥过去,发现他已经死亡。报警后,公安人员终于赶来。

亭子依旧。

中午时分,大哥接到通知,会同另外几个村干部前往亭子,接受警方咨询,同时帮忙处理后事。下午大哥回家,说警察对几个村干部做了简单的笔录,拍了照片,让大家就地埋葬,就埋在附近的公路旁边。

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人知道这位外来客的姓名、职业、家庭情况,以及他被扔在这里之前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十几年后的今天,当地大约没有几个人还会忆起当年那个客死他乡的年轻人。他具体埋在何处,也几乎没有人能说清楚了。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