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 | 吃药胃难受怎么办?

文|李长青

很多人因为疾病需要吃药,有的需要吃很短的时间,有些需要吃很长时间,还有的需要吃一辈子,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就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以消化不良(也就是俗称的胃难受,包括恶心、上腹痛、腹胀、早饱、食欲不振、恶心等等)为代表的消化道反应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有的很轻微,有的很严重。同样的药物和剂量,在不同人之间差别也很大。那么如何面对吃药以后出现的胃难受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复杂,很难在一篇文章之中说明白。应对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在吃药之前就对所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大部分药物都不完美,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有益和有害之间衡量,如果好处大过危险,就去吃药,好处低于风险,就没必要吃药或者尽快停药。对于“吃药胃难受”的取舍,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则。总的来说,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可以归结为三类:

第一类是好处远大于坏处的。属于这类的药物所造成的胃肠道反应基本都比较轻微,不少甚至很难确定到底是不是药物的原因。有些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或者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服药时间,就会逐渐减轻并消失。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不少患者在服药初期都会出现腹泻、恶心和腹痛,这些反应与降糖药所带来的长期健康收益基本就可以忽略,更别说很多患者会逐渐适应。再比如常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克拉霉素,很多病人在服药期间会有头痛恶心,嘴里各种怪味,但根除幽门螺杆菌疗程一般最多就两周,两周过后大部分人会根除成功,根除之后就可以彻底治愈消化性溃疡,并免于出血、穿孔的风险,还有一定的防癌效果,好处远远大于坏处。对于这样的药物,短期的,可以忍受的,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药物,吃就比不吃好的多。

第二类是好处与风险并存。这类药物往往不是单单恶心难受那么简单,而是有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伤害,同时服药的好处也是客观存在,只不过伤害并不会出现在每个人身上,所以对于总体病人来说依然值得推荐。最典型的当属给冠心病和脑血管病人推荐长期服用的阿司匹林。这类病人服用阿司匹林的好处已经有众多的证据支持,但阿司匹林一个显著的风险就是胃肠道出血。最好的决策当然是给那些不会出血的人吃药,会出血的人不吃药,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难以预测。当难以确定的时候,只能根据哪个风险最近的原则选择。不吃冠心病风险更大,吃了不一定会胃出血,那就常规吃药,谁发生了出血事件谁再停药。

第三类是一些非常严重的反应。这些反应很多不是来自胃肠道本身,而是一种全身严重病变的胃肠道反应。很多器官功能的受损都会伴随胃肠道反应,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很多人一开始表现就只有胃不舒服。药物不良反应也是这样,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以胃不舒服为最初表现的,比如严重的过敏、肝肾损伤、心律失常、休克、神经和血液病变等等。心衰病人常用的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一个常见表现就是恶心呕吐。所以服用有严重不良反应和毒性的药物,要了解“胃不舒服”可能是中毒的早期表现,并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停药或就医等等。

总之,吃药胃难受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提前了解相关知识。知道一旦出现胃不舒服,自己应该属于哪一类的情况:是可以忍着继续服药?还是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切不可盲目。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