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骗死人不赔命的“保肝药”

保肝药是一类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另类药物,其理论和疗效并不被正统学术界所接受。这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一部分是因为习惯,一部分是因为利益。

文 | 李长青

保肝药是国内临床的一大类用药,这一大类里面还有很多小类。不管是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还是不明原因的肝损害,每个病人都会被用到这些药。那么这些所谓的保肝药真的有效吗?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探讨这个话题,一个是逻辑,一个是证据。

首先是逻辑。要逻辑分析,先要掌握一些重要事实。关于肝病有两个重要事实:一个是,肝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大多数教科书能够列出十种常见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称为不明原因肝损害,大概是一些当前还没有搞清楚的病因;另外一个事实是,肝病治疗的主要原则是针对病因,比如对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抗病毒,要求酒精性肝病病人戒酒等等。而保肝药的作用机理,大多是针对一些肝脏损害的共同通路,比如肝细胞坏死、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肝脏纤维化等等。假如这些药真的有效,那么发现病因和对因治疗就没那么重要了。既然当前依然强调对因治疗,那么至少可以确定,这些保肝药物的作用没那么大。

再从证据角度分析。医学证据只能是文献,而不能是个体的病例。尽管文献也有假,也可能出错,但要讲证据只能是成文的东西,要否定文献也只能靠新的文献。对于一般的医学问题,查阅教科书和大部头的医学专著就可以了。如果是相对新的药物,还需要查阅比较新的专业指南和随机对照研究文章。因为当前大多数保肝药物都不算新,比如常用的联苯双酯、甘草酸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葡醛内酯、腺苷蛋氨酸等等,只需要查阅教科书和指南就可以了。至于更多的以保肝为名义的中药和中成药,属于中国特色的医疗垃圾,已经超出本文探讨范围。(编者注:关于保肝中药,请阅读《方舟子:那些能损害肝脏的中药》)

在国内教科书和指南上,这里那里似乎都可以看到这些药物的身影。但让人尴尬的情况是,这些用法几乎不见于享有国际良好声誉的教科书和专业指南,甚至有些在国内都已经被很多专家批评并不建议使用了。

比如臭名昭著的“查体药”联苯双酯,只是为了降低血清内的转氨酶水平以应付参军、入学和招工查体,不仅对肝脏损伤没有改善作用,还可能影响对疾病病情的判断。

甘草酸制剂里面的甘利欣,不仅“保肝”作用没有多少证据支持,还被发现有造成激素紊乱和水钠潴留的副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主要原理是万能的“抗氧化”,还有就是肝损害时肝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的基础,但是对于这种药物研究最多的肿瘤化疗辅助作用,结果也并不是太有说服力;至于对肝损害的研究,只是一些零星的质量不高的报道,不见于教科书和指南的权威推荐。其他的一些著名保肝药情况也差不多。

保肝药的尴尬还在于缺少名分。药理学里几乎没有以保护器官功能为主题的药物。对于心脏的保护,可以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抗心律失常、预防动脉血栓形成等等,但不会有笼统的“保心药”;对于呼吸系统,常用的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降低气道炎症反应的药物,但不会有笼统的“护肺药”;对于肾脏损害,主要是针对肾脏损害的病因,比如降压、降糖、抑制免疫,损害严重的话需要透析,也不会有笼统的“护肾药”。

保肝药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理论,但大部分是一种空中楼阁的状态,基于这些理论的药物效果不被专业内公认,这些理论也就难登临床药理学大雅之堂,只好以边缘化的“保肝药”统称之。而理论更贴近病因、临床效果也有保证的肝病药物,就不属于“保肝药”,被收录在正规的药理学名册里,比如对病毒性肝炎有比较确切疗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及免疫相关的药物。

总之,保肝药是一类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另类药物,其理论和疗效并不被正统学术界所接受。这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一部分是因为习惯,一部分是因为利益。医药分家或许能解决部分问题,但也离不开医学专业人士本身的知识更新和行为规范。

(预告:除了本文提到的保肝药,还有一大类“中式西药”值得患者警惕。下周三科普作家方舟子为你全面剖析这一问题,敬请关注。)

延伸阅读

肝脏位于腹部右侧肋骨下方,主要生理功能是消化食物和消除体内的有毒物质。

肝脏疾病可以由遗传或多种损害肝脏的因素引起:

1. 感染

寄生虫和病毒可以感染肝脏,引起炎症,损害肝功能。导致肝损伤的病毒可通过血液、精液、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最常见的肝脏感染类型是肝炎病毒,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肝炎通常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它是一种会导致肝脏炎症(肝肿大)的疾病。长期的肝炎对肝脏造成的损害会增加罹患肝癌的风险。

有六种类型的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最常见的三种。这三种病毒会引起类似的症状,不过它们传播方式和影响肝脏的方式不同。

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可预防甲肝病毒和乙肝病毒的感染,但没有预防丙肝病毒的疫苗。如果以前感染过某一种类型的肝炎病毒,那仍然有可能感染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

肝炎的种类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是食用或饮用感染了甲肝病毒的食物或水而引起的。甲肝患者通常可以自愈,不会导致慢性疾病。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或其他体液接触而引起的。这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疾病并导致形成肝脏瘢痕(肝硬化),从而可能引发肝癌。血库对所有捐献血液都要进行乙肝病毒测试,可以大大降低输血过程中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接触了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而引起的。丙肝可能从持续几周的轻微病状演变成严重的终身疾病。大多数丙肝患者都患有慢性感染,这可能会导致形成肝脏瘢痕(肝硬化),从而引发肝癌。血库对所有捐献血液也都要进行丙肝病毒测试,大大降低了输血过程中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丁型肝炎。丁型肝炎多见于乙肝感染者,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血液或不卫生的针头传播,也可通过与丁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传播。丁型肝炎会引发急性肝炎。
戊型肝炎。戊型肝炎可通过口肛接触或饮用被感染的水传播。
庚型肝炎。感染庚型肝炎病毒是否导致肝癌仍不清楚。

2. 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攻击身体某些部位(自身免疫)的疾病也可能影响肝脏。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3. 遗传因素

遗传自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异常基因可导致肝脏代谢功能异常,从而积聚各种代谢物质,导致肝脏受损。遗传性肝病包括血色病、高尿酸血症和草酸病、威尔逊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4. 癌症和异常增生

癌症和异常增生包括肝癌、胆管癌、肝腺瘤。

5. 其他风险因素

长期过量酒精
肥胖,脂肪在肝脏中积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使用共用针头注射药物
纹身或身体打孔
20世纪90年代之前接受的输血
接触其他人的血液和体液
无保护的性行为
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毒素
糖尿病

肝病的体征和症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肝脏受损会导致疤痕(肝纤维化或硬化),进展为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肝脏疾病的并发症因病因而异。

肝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
腹痛和肿胀
腿部和脚踝肿胀
皮肤发痒
尿色变深
大便灰白、焦油色或血腥气
慢性疲劳
恶心或呕吐
食欲不振
容易出现瘀伤

何时就医

如果有以上一项或多项体征和症状并持续多日,或者伴随严重腹痛,需要立即就医。

如何预防肝病

限量饮酒。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女性每天最多喝一杯,男性每天最多喝两杯。重度或高风险饮酒定义为女性每周饮酒超过8杯,男性每周饮酒超过15杯。
戒烟。烟草烟雾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会导致炎症,引发或者加速肝硬化,造成肝细胞功能受损。
避免高风险行为。如果使用非法静脉注射药物,不要共用注射药物的针头。在性交过程中使用安全套。如果想要纹身或在身体上穿孔,在选择美容机构时要注意清洁和安全。
接种疫苗。如果患肝炎的风险增加,或者已经感染过肝炎病毒,请就医了解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
理智地使用药物。仅在需要时服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且仅在推荐剂量下服用。不要混合药物和酒精。在混合草药、膳食补充剂、处方药或非处方药之前,请咨询医生。
避免接触其他人的血液和体液。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意外针刺或不正确的血液或体液清理来传播。
小心使用气溶胶喷雾剂。确保房间通风,并在喷洒杀虫剂、杀菌剂、油漆和其他有毒化学品时戴上口罩。始终遵循制造商的说明。
保护皮肤。使用杀虫剂和其他有毒化学品时,请戴上手套、长袖、帽子和口罩。
保持健康的体重。肥胖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