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泛滥的抑酸药

国内大多数的抑酸药物都是缺少适应症的过度用药,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而且还有安全性的风险。

文|李长青

在住院病人的用药清单上,几乎都会看到一种药物,药名的前两三个字会有差别,但最后两个字大多是“拉唑”,还有的同时会加一种叫做“甲氰咪胍”或者叫做“西咪替丁”的药物。这些药物在各个内外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都是如此,只有在儿科和产科这些对用药比较谨慎的科室可能会少一些。是什么药物,能够得到各个专业医生的如此赏识,被认为适合或者必须给这么多的病人使用呢?

从药理学角度来讲,上面所说的两种药物都是抑酸药,所谓的酸就是胃酸,也就是用来抑制胃酸分泌的。众所周知我们消化食物离不开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就是盐酸,胃也就成为人体内部不多的可以持续产生强腐蚀性体液的地方。在有些应激(感染、外伤、中暑)和胃内疾病条件下,胃酸对胃粘膜的完整性形成威胁,会导致胃粘膜炎症、溃疡,严重的会出血和穿孔。而抑酸药可以部分和完全阻断胃酸的产生,给胃的修复提供条件。抑酸药物被批准使用的适应症也基本都和酸相关,比如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胃食管反流病、非静脉曲张性的上消化道出血等等。

不过在这么多使用抑酸药物的病人中,大多不是为了治疗已经存在的胃酸相关疾病或者症状,而是出于“预防”的目的。预防的是一种叫做应激性溃疡的疾病。前面说过在某些应激状态下,比如感染、外伤、烧伤、脑出血和手术等等,胃的血流量急剧减少,导致粘膜坏死、防卫能力下降,再加上胃酸的侵蚀,病人的胃内会产生溃疡,有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呕血和黑便,严重的甚至会致死。除了尽快控制病情以外,给病人预防性的应用抑酸药,被认为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手段。

显然,不是所有感染、外伤、烧伤、脑出血和手术的病人都会出现应激性溃疡。提前预测不能保证准确,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比如需要使用呼吸机的重症病人,有凝血障碍的病人最容易发生。其他的高危因素还有脊柱损伤、之前有过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烧伤、败血症、病情加重、长期入住重症监护室,以及需要使用大剂量激素等等。有这些高危因素的,美国健康系统药剂师协会(ASHP)的指南才建议或者考虑使用抑酸药物来预防应激性溃疡。

按照这样的指南要求,国内大多数的抑酸药物都是缺少适应症的过度用药。国内的滥用情况早就引起了部分医院管理者的注意,成为医院药物滥用控制的目标之一。这种滥用情况也并非国内特色,在多个国家的报道中都提到抑酸药物的滥用情况,比如约旦的调查发现超过百分之八十是不规范用药,新加坡的调查则发现符合规范用药的不到一半。国内的数据不可得,但从很多病房基本把抑酸药当成常规来看,滥用比例只能更高。

抑酸药滥用的主要后果是医疗资源的浪费,有的国家还预示着医疗腐败,另外还有安全性的风险。当前使用的抑酸药大多安全,大多也不会造成不适,但也有研究提示滥用可以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伪膜性肠炎的风险,肝硬化病人还有可能增加自发性腹膜炎的风险,虽然这些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至少增加了医院和医生被起诉滥用药的依据。比如,一个入院时并没有抑酸药适应症的病人,在住院使用药物期间发生了肺炎,并因此致死致残,病人一方就可以起诉医生滥用药。

之前和现在一直在滥用抑酸药的医生应该感到幸运,但将来就未必那么走运了。为了自己和病人的安全,从下一个病人开始,就不要再习惯性地给病人使用抑酸药了。

(点击阅读系列文章之:《骗死人不赔命的“保肝药”》)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