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胃病的病人,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告诉你自己有哪些症状,希望获得缓解或根治的办法;一种是拿着胃镜报告单,希望解释一下胃镜报告上的各种医学名词,对自己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治疗。当然也有不少同时咨询症状和胃镜报告的。
之所以要把这两者区分开,是基于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病人来说,症状与胃镜报告上的异常没有关系。不仅是症状和胃镜诊断有无不相关,症状的程度和胃镜报告的程度也不相关。绝大多数人的“胃病”症状其实来自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镜下的“炎症”关系不大,而更多的来自于动力和感觉的异常。对于这样的胃病,大多是以生活调整、对症治疗为主。因为成因复杂,病人之间症状成因的差别较大,所以很难有统一有效的治疗药物。对某些人有效的药物,可能对某些人就没有效。有相当多的病人甚至需要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需要专业医生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治疗,不少病人需要反复试用不同的药物最终才能起效。也有不少病人的病因主要来自焦虑和心理压力,还需要抗焦虑药物和心理治疗。
这种胃病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良性本质,既不会影响病人的寿命,也不会转变为其他疾病。影响病人的主要是生活质量,以及因为就医带来的经济和时间损失。对医疗资源也是一种负担。
相比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虚无”,另外一种胃病则实在一些。但也和症状无关,或者说大部分这类胃病没有明显症状,即便有症状,缓解症状也不再是这种胃病的治疗重点。具体的疾病名称很多,统一可以称为胃的癌前病变,包括上皮内瘤变(有的医院称作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等等。还有与一般内镜下有明显溃疡和隆起的进展期胃癌不同的胃早癌。所谓癌前病变和早癌,本质是有发展成进展期胃癌的风险,不同的病变风险程度不一样,早癌几乎百分之百会变成进展期胃癌,其他癌前病变则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风险逐渐增加。对这些胃病的治疗目的就是预防进展期胃癌。如果到了进展期胃癌,病人几乎都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后复发风险依然存在,何况还有一些失去手术机会,预期寿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如果在癌前病变和早癌阶段就给予治疗,预期寿命则可能不受影响。另外,早期治疗的创伤要小得多,很多通过内镜治疗就可以实现根治。即便暂时没有治疗的必要,也建议这样的病人定期随访,以便在病变进展时及时发现。总之,对这种胃病的治疗,预防的是五年或十几年后被手术,或者无法手术,生存期缩短的结局。
那么对于第一种胃病,胃镜检查是否就全无意义呢?当然不是。胃病症状个体差异很大,单纯依靠病史和化验对诊断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在胃癌高发的国家和地区,却很可能漏诊胃癌,而一旦漏诊的后果就很严重。此外,同时有功能性症状和癌前病变的也不少见。这个时候医生有必要向病人讲明两方面治疗的意义和结局,否则,病人会在内镜治疗后症状依然持续时感到困惑。是否需要胃镜检查,需要综合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家族史等信息,由专业医生和病人共同决定。
有着胃病症状,手里又拿到胃镜报告的病人,看了这篇文章,对自己的看病目的应该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了。缓解症状还是减少癌变的风险,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切勿混淆。
(本文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