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女孩做好月经来潮的准备
大多数女孩在12岁左右开始出现月经,但最早的可以八岁就出现。这说明早一些解释月经的知识非常重要。然而月经毕竟是一个让人尴尬的话题——尤其是对青春期前期的女孩来说,这个年龄的女孩大概是地球上最容易出现尴尬的生物。
那么最好的准备方法是什么?
大多数女孩在12岁左右开始出现月经,但最早的可以八岁就出现。这说明早一些解释月经的知识非常重要。然而月经毕竟是一个让人尴尬的话题——尤其是对青春期前期的女孩来说,这个年龄的女孩大概是地球上最容易出现尴尬的生物。
那么最好的准备方法是什么?
中医也有“胚胎学”,它却是完全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的。
首先说明,这里说的头疼是确确实实的头疼,而不是大家常用的修辞用法。也就是说,肥胖真的可以导致头痛,或者用更别扭一点的学术术语:肥胖者出现头痛的风险性要大于非肥胖者,肥胖者中头痛的比例要高于一般人。
肥胖之所以与头痛有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肥胖会导致高血压,或者让原本的高血压加重,难以控制。而高血压就可以导致肥胖。肥胖还容易伴有胰岛素抵抗,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容易得糖尿病,如果已经是糖尿病,肥胖也是糖尿病进一步发展的温床。而长期糖尿病对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出现个把头痛症状也一点不稀奇。
现代医学研究和常识告诉我们,多吃水果对健康有益,但万事总有例外,吃水果吃出胃结石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于消化科医生来说是司空见惯了,但对于专业外的人来说还比较陌生。有网友就曾经质疑,认为胃是一个上下都通畅,不停蠕动的器官,怎么会长结石呢?其实这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胃结石都可能不会形成,但总会有人中招。
当然能够形成胃结石的只是少数几种水果,国内尤其是北方最常见的应该是柿子和山楂。决定能否形成胃结石的关键成分是水果中含有的鞣质。鞣质的正式名称叫做单宁,尽管近年来发现单宁可能有抗感染和抗氧化的功效,但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没有营养和不健康的成分。人类使用单宁的最大用途也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生产皮革。看中的就是它和蛋白质接触以后凝结的作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天生爱美的女孩,如果脸上长满了痘痘,则是件非常烦恼的事。可是这些年来,我遇到的痘痘女孩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似乎年龄也越来越小。
丽丽是位爱美的护士,但其脸上的痘痘使她烦恼不已。中药喝过,激光做过,老的痘痘消失了,新的一批像韭菜一样又发了出来, 26岁了还不敢谈情说爱。当我见到她的时候,满脸疤痕的脸上,充满了抑郁和不安。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给我三个月时间,消除你脸上的痘痘!”当时护士长和众护士妹妹们立即打趣到“你能在三个月内消除她脸上的痘痘,我们请你吃饭!”这时候我才真切的感到,即使是具有医学知识的护士妹妹们,也没有把脸上的痘痘与妇科病联系起来。
2014年10月2日,星期四(健康日报)——新研究发现,年轻人喝酒越多,精子数量越低,质量可能也低。
“很多研究发现酗酒对整体健康有害,但除了对生殖后期的影响,对生殖健康的影响研究较少,”没有参与该研究的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泌尿科助理教授Michael Eisenberg医生说,“这对准备生育的男性来说,多了一个需要咨询的生活因素。”
这项研究的领导者,南丹麦大学环境医学教授Tina Kold Jensen博士表示:尽管喝得最多的男性——每周10单位或者更多——精子数量最低,但最让人吃惊的,还在于研究发现即便每周只喝5个单位,对精子数量也会产生影响。一个单位的定义是:一瓶啤酒,一杯葡萄酒或者等量的一杯白酒。
只要关心中医之争的网友,都知道甘肃省卫生厅长刘维忠。作为从没有在临床工作过的一名行政人员,因为给各种各样的危重病人推荐灌猪蹄汤,再加上其近乎无脑的支持中医言论,从而得到了猪蹄厅长的雅号。本以为这样的官员是天朝特色,但在了解国外整合医学情况的时候,发现了一位与猪蹄厅长类似的美国参议员。他的名字叫做Tom Harkin(汤姆·哈金)。
要说哈金,得从美国替代医学大杂烩中心,美国国立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NCCAM)说起。如果不是哈金,这个机构很可能不会在大名鼎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内部建立。其原型是1992年在哈金推动下建立的替代医学办公室(OAM)。1998年,当时的NIH主任试图将OAM置于比较靠谱的研究机构监管下。也是靠着哈金,OAM不降反升,成为了NIH内部的一个独立机构,于是NCCAM诞生了。
对于川崎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乃至ABO溶血症,很多儿科大夫蛮喜欢用丙球的,有次跟一位儿科医生讨论病例,ta认为丙球靠的是提升免疫力的作用起效。这位年轻的医生很坚持自己想法,因为这是ta奉若神明的师傅说的:“丙球携带多种抗体可以提高免疫力”,况且ta还说了,自己特别查过百度。
只能说,现实里不少医生是没有分辨文献质量高低的能力的,或者一本教科书读十几年而不知更新。ta们靠师传、有限的进修和个人工作经验累积自己的医学观念,没读过世界医学史,也不知现代医学从何而起往何处去,每天埋头临床工作,再按时考试、晋升,加上生活压力,逐渐变得固步自封,甚至鄙视那些通过阅读获得更新知识的人。如果ta是「上级医生」的话,现实就很无力,幸好循证医学早已使医学教育走出学徒制的低洼,我们比过去拥有更开阔的视野,虽然坚持自己不一定能改变现实,但你至少可以不让现实改变自己。
微信里有人转了一篇《华裔科学家陈昭妃博士谈免疫系统:深入浅出,重点推荐》的文章,取阅10万次以上,内容似是而非,危害很大。此人挂着“著名美国华裔科学家”、“营养免疫学创始人”的招牌,在中国大陆推销骗人的保健品已有好几年了,我原以为早就被新语丝网友揭露过,搜了一下,没有找到,那我就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