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少饮不如不饮

酗酒对健康的害处基本是人们的共识,尤其是对心脏的损害,原因是酗酒往往导致代谢的紊乱,血脂偏高,血糖偏高,升高血压,最后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和梗死。也就是冠心病。酒精的毒性甚至可以跳过这个漫长的变化,直接损害心脏,造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至于饮酒造成的其他影响,更是使其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估计,每十个美国人的死亡就有一个和饮酒有关。不仅仅是酗酒造成的慢性疾病,还包括饮酒后造成的车祸、胰腺炎等急性突发状况。

不过,长久以来还有一个让好饮者心安理得的说法,那就是少饮对身体有好处,有不少研究提示,长期少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营养专家们比较公认的地中海饮食习惯里,就包含长期饮用少量红酒。不过很可惜,这些让酒类制造商、酒馆沾沾自喜理直气壮的结论并不是铁板钉钉。相应的支持证据并不够强,今年甚至有长期严格的观察研究发现饮用红酒与否和心脏病风险并没什么关系。以至于全世界很多研究机构投入巨资研究的红酒成分——白藜芦醇,貌似有成为鸡肋的风险。

尽管如此,全世界成人一生中从未饮酒的凤毛麟角。假如少量饮酒真的能够对心脏病等常见疾病有预防作用的话,对公共卫生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并且虽然质量不算高,也毕竟有不少科学研究证实支持这个观点。那该如何解释少量饮酒者的心脏病发病率较低的现象呢?真的是少量饮酒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吗?

伦敦卫生学和热带医学院的流行病学教授Juan Casas领队的一项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这个现象,认为不是饮酒保护了心脏,而是基因在发挥作用。那些少量喝酒的人,不是刻意少喝,而是本来就喝不多,这是由基因决定的。体内代谢酒精依靠的是两种酶,一种将酒精代谢成乙醛,这是造成喝酒以后恶心、心慌和脸红的成分,另外一种再将乙醛代谢成乙酸,也就是醋的主要成分,人就没那么不舒服了。喝酒少的人会很快将乙醇代谢成乙醛,却没有能力将其很快代谢成乙酸,所以多喝一点就会很难受。而这种基因型的人,本身心脏病风险就低。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人心脏病多见于东方人的原因之一,因为东方人尤其是东亚人这种基因型更多。所谓少喝酒保护心脏,很可能是抢了这种基因的功劳。另外一个对好饮者雪上加霜的发现是:不管酗酒者,还是浅酌者,减少喝酒的量之后心脏病更少。更加不支持少喝酒对心脏有好处的观点了。

基于现有证据,国际知名梅奥医学中心主办的医学杂志《Mayo Clinic Proceedings》2014年发表文章,要求对于本身不饮酒的病人,不要推荐少量饮酒的生活方式去预防心脏病,也是出于对“少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一观点的怀疑。

劝酒是中国大陆文化的一种恶习,不管是少喝还是多喝,对身体可能都有损害。即便劝人少喝,从健康角度来说都是不对的。如果觉得饮酒与否,饮多少是个人自由,至少做到绝不劝人饮酒。如果靠个人自觉难以做到,可以立法规定劝酒者要为被劝酒者的健康承担责任,另外加大饮酒危害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饮酒的危害。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本文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