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归档: 2013 年

健康长寿的“秘诀”

我们能否长寿?在我们进入老年时,是否能保持健康?很少有人不关心这些问题。在书籍中、报刊上,有关健康长寿的秘诀、建议、忠告随处可见。有的是长寿者的经验之谈,有的是代代相传的养生术,还有的实际上是推销保健品的广告。科学研究不以传闻、轶事、个人经验为依据,所以从生物医学的角度看,这类秘诀并无参考价值。有时也会有生物医学机构或专业人士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议。这些建议,有的是对某些传统说法的肯定,有的则是根据新近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些“科学”建议的可靠性究竟如何呢?

细胞内的包裹邮递员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颁发给了发现细胞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的三名生物学家。外行人很难理解这个发现的重大意义。我见到网上有人说,诺贝尔奖颁发给这么琐碎的发现,可见科学研究已经到头了。而国内媒体更津津乐道的是,获奖者之一是中国人的女婿。那么这个发现究竟有何意义,重大到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油脂是什么,它是怎么进入我们的身体的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是各种脂肪酸的混合物。一般常温下呈液态的被称为油;常温下呈凝固态的被称为脂肪。之所有这样差异,是因为与构成它们的脂肪酸种类和比例有关系。饱和脂肪酸一般是凝固态,不饱和脂肪酸一般是液态。而自然界,不论是动物有还是植物油,脂肪酸都结合态存在的,都是一分子甘油(有三个羟基)与三分子脂肪酸脱水形成的,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甘油三酯。生活中,为了简洁明了,我们一般直接将脂肪酸甘油酯也称呼为脂肪酸。这里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三种基础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轻视科学是“单轨民主”

编者按:这是新闻工作者方玄昌在去年无神论沙龙的即兴演讲,讨论科普与新闻学的关系,以及从新闻学角度解释当前科学传播遭遇阻力的深层次原因。“健康中国人网”该如何从传播学方面寻找突破?又回到太蔟的建议:“利用文学艺术手段扩大科普受众,将科普做成有规模、专业化的公益事业。

科学传播界有一个大家都不愿接受、但却客观存在的规律性事实:纯粹的科普文章没有太大的市场。这一规律不仅在中国成立,在欧美发达国家也一样成立。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普读物数量少得可怜,国内科学爱好者熟悉的无非是《科学美国人》、《发现》、《新科学家》等少数几种。

滑天下之大稽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按照官方的说法,改组后成立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药食局)的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这里说的很明白,人们理解的也很明白,药食局只负责对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性,以及药物的效果、不良反应等进行监管,实时的公布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新浪微博认证的药食局官方微博的简介里也说:“我们将在这里为您介绍食品药品监管的有关政策,发布“四品一械”(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解答您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可怕的猝死

早晨听收音机,得知南京中大医院的一位同行前辈,消化内科的毛翠华副主任医师去世,死于猝死。这不是第一位猝死的中年中坚,也不会是最后一位。猝死的发生突然,很可能前半个小时还有说有笑的人,一转眼就永远失去了,所以往往让人感觉震惊和惋惜。

心脏病毫无疑问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有心脏病史的人,有可能会突然发作导致死亡。对于这样的病例,人们往往不觉得震惊。因为个人经历和影视剧的影响,大家或多或少能接受有心脏病的人会突然死亡的可能。然而猝死的人里面,有过心肌梗死病史的人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大约八成的猝死者,死前从来没有发现自己有心脏病。

为什么天气热人就不爱吃饭

入夏以后小孩子食欲会大不如前。其实也不怨小孩子,到了夏天以后,连大人都觉得不想吃饭。要问为什么天气热就不爱吃饭,任何一个没学过医学的人都会说:“本来天气就热,吃了饭更觉得热。”而从网上搜索貌似专业的解释,会告诉你天热不爱吃饭是因为胃肠道出了问题,比如夏天消耗多,参与消化的酶类减少,还有就是夏天出汗多,喝水也多,冲淡了胃液,所以不爱吃饭云云。后者看起来很专业,可能有的专家也是这么说的,但是经过本人阅读相关文献后发现,在这个问题上,普通人的自我感觉更加准确。

人对食欲的调节依赖于下丘脑的正常功能,通过下丘脑的不同受体与不同的激素结合,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告诉人应该吃东西还是停止进食。有些激素是促进进食的,有些则是抑制进食的,这些激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通过某一种激素起决定性作用。但大体上,促进进食的激素有:神经肽Y,促生长激素神经肽,黑色素浓集激素,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抑制食欲的激素有:CRH相关肽,神经降压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黑皮质素等。

你需要补钙吗?

摘要: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每天应该摄入足够的钙保持身体健康。奶以及奶制品含有较多的钙,钙片也能够补钙,但没必要购买所谓的天然钙产品。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吸收,小儿缺乏维生素D容易造成佝偻病。缺钙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坚持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以延缓骨质疏松发生。

槟榔究竟会不会致癌

槟榔(拉丁种名Areca catechu)是单子叶植物棕榈科的一个物种,俗称槟榔子、大腹子、宾门、橄榄子、青仔等。槟榔果实为长圆形或卵球形,长3-5厘米,成熟后为橙黄色。槟榔在亚洲热带地区有广泛栽培,我国主要集中在云南、海南及台湾地区。

槟榔果实含有多种成分,以槟榔碱等生物碱类为特有成分,槟榔碱具有拟胆碱作用,嚼食槟榔能产生愉悦感和欣快感,槟榔碱会使人产生依赖性。槟榔是传统的中药材,被誉为四大南药之首。另一方面,槟榔作为日常嗜好品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并且成为一种文化习俗。苏轼在其作品《食槟榔》中描述道,“中虚畏泄气,始嚼或半吐。吸津得微甘,著齿随亦苦。”在某些地区,槟榔还是婚礼习俗的重要载体。古人云:“槟字从宾,榔字从郎,言女宾于郎之义也。”以槟榔的谐音寓意夫妻恩爱、婚姻美满。此外,槟榔文化也扩展到日常的社交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