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众多媒体报道和转载4名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事件。目前婴儿明确的死因尚未公布,记者编辑们也没敢我行我素自行认定乙肝疫苗是致死原因。但“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这样的标题,再加上报道里涉事企业轻描淡写的一句偶发事件,很容易就把民众的愤怒和恐惧勾引起来,因此最近一定会有更多家长拒绝给自己的孩子注射乙肝疫苗。即便最后认定婴儿死亡和乙肝疫苗无关,媒体已经赚够了眼球,不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了。当然最终的结论要靠各种检查和检验,包括尸检,但是单从临床角度分析,所谓注射乙肝疫苗之后死亡的标题是非常不妥的,死因很可能另有其他。
乙肝在中国是一个敏感的东西,享受着和艾滋病相似的待遇,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早就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以致招工中有“乙肝歧视”这样的奇怪现象。笔者见过听过很多单纯因为乙肝携带就被家长活活拆散的情侣,很多乙肝病人的家属在亲人被诊断为乙肝之后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会不会传染”,其次才是“病人还能活多长时间”。不管在医学问题上,这些担忧多么没有必要。之所以敏感,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乙肝在中国的高发现状,中国人口这么多,由乙肝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必然是一个庞大的人群,也造成严重的负担,不管对单位还是家庭。因此,不管针对乙肝的宣传做的再多,同等条件下,乙肝人群还是会受到歧视。这可能是一种进化心理学基础上的预防措施吧。
尽管从医学角度来说,大多数人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但以医学为基础的预防措施与人们的心理却又有相似之处,采取的也是大撒网的方式。这里面最重要的当属乙肝疫苗的接种。以新生儿为例,一般现代化医院里已经将出生婴儿感染乙肝的可能性降到很低:工具很多都是一次性的,重复使用的也经过了足够杀死乙肝病毒的消毒措施。但是每个新出生的婴儿,不管母亲是否携带乙肝病毒,都要常规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做的成效是显著的。根据中美两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联合调查显示:从1992到2009年17年间,乙肝疫苗注射避免了2400万慢性乙肝感染,因此避免了430万人死于肝硬化、肝癌或急性肝炎。2002年卫生部争取到了一项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项目,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进行免费乙肝疫苗接种,至2009年7年间又避免了680万慢性乙肝感染,这其中又有68万人可能本该要死于急慢性肝病。
乙肝疫苗接种在新生儿或儿童中意义更大,因为这个时期感染乙肝更容易慢性化,感染者中有一定比例肝脏逐步受损,往往在青壮年时期开始出现慢性肝病症状,最终丧失劳动和学习能力,被各种并发症困扰,花费巨大,且预期寿命明显缩短。在常规接种乙肝疫苗之后,目前肝炎病毒所致肝病在各种肝病中的比例已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笔者自己的经验或许可以作为佐证:2001年笔者刚开始实习的时候,几乎所有肝硬化都是乙肝后肝硬化,如今,乙肝肝硬化已经占不到一半,以至于我们偶尔要担心漏诊。其实,很早就有专家乐观预言,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我国乙肝发病的控制前景很光明。
我个人相信专家的预言,但我也相信在一定时期内,当前景略微乐观的时候,会有各色非专业人士出来危言耸听,捕风捉影,为自己和组织赚取眼球和掌声。这里面当然包括缺乏医学和公共卫生常识的记者编辑。当然牺牲的都是因此未被接种的人群,间接的也使其他人受到威胁。作为普通民众,希望在跟风评论妖魔化乙肝疫苗之前,不妨先冷静一下。因为这个而拒绝常规疫苗接种,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任。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