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精灵(三等奖)

作者:东者西迷

我躺在床上,瞥眼看到年四季正在对着镜子打扮,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们,穿着学位服在纪念流年似水。他的老式IBM电脑放着歌曲:空荡的房间∕没任何改变∕明天是否依然续重复今天∕站在镜子前终于发现∕原来这就叫作∕孤单。

手机铃声响起,收到木木的短信:我的毕业论文答辩终于完了。这时我才想起木木也本科毕业了啊。对了,他的毕业论文不是研究那个孤单精灵的皮肤粘性成分变化嘛。我猜也许你没有亲眼见到过这个瘦弱的精灵,它身上布满了属于地球深处的秘密。那么先让你饱一下眼福吧。请看图:注意啊,仔细看啊,允许你胡乱猜测,但是别产生吃的念头啊。

这年头的人,什么都想吃,我推测是不是因为全球变暖,紫外线辐射增强,让人的食欲基因产生了突变啊。我要是告诉你这个有点像蜥蜴的小家伙没有多少条了,你会不会升起怜悯之心啊,我希望会。它的长像会让你有几分惊奇:头像青蛙王子的脑袋,头体长约等于尾长,头长大于头宽;躯干略呈圆柱形;尾基圆,向后侧扁,竖着的扁尾,占整个身体的一半,雌性尾略短于雄性;皮肤光滑,变色龙的本领还是学会了一些,在陆地上身体为淡黄色,在水中生活时候为褐色,身上有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点;腹部灰白色,体侧有肋沟12—13条,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较宽扁,仅基部具蹼,指长顺序2-3-4-1,趾长顺序3-4-2-5-1,指趾端角化色深。

据我的大学动物学老师王秀玲教授所说,1989年发现它时,栖息地内共有这个小家伙8000多尾。但现在,第一发现地捷麦克沟有2000余尾,另一发现地苏鲁别珍沟有1500至2000尾。多么可怜啊,只有仅仅几千了,其他的一半哪里去了啊?我悄悄告诉你,前几年,盛传这个神奇且珍稀的小家伙能治各种疑难杂症,甚至能治癌症,于是就有人非法捕捉,进入我们人类消化道了。

你或许听到过娃娃鱼这个名词吧,或者水四脚蛇,其实这个小家伙既不属于大娃娃鱼,也不属于小娃娃鱼,这个调皮的家伙并不喜欢最初的人们叫它娃娃鱼啊,它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字新疆北鲵,当然了也有个世界通用的名字XinJiang SaLamander。新疆北鲵和你熟悉的水陆尖兵青蛙一个纲,两栖纲;与叫声似婴儿啼哭的中国大鲵,一个目,有尾目;与极北鲵同属小鲵科;自己独立成为北鲵属,是目前新疆惟一存活下来的有尾两栖动物。大家都很奇怪,这个家伙莫非是精灵,施了魔法,自己不进化了啊。

曾在距离今天143个年头远的某个日子,有个叫凯塞尔的俄国动物学家心血来潮的溜进了大清帝国的地盘,在新疆阿拉套山游玩涉猎时发现了一种长约20多厘米、手指粗细、浑身光滑、水陆两栖有点像蜥蜴的小动物。这是他从未见过的,所以当时很兴奋,准备尝一尝这个罕见动物的美味。野外的篝火刚刚燃气,理智战胜了人吃的贪婪,他断定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于是把这个小动物带回了实验室并作了种属描述,就是我所说的新疆北鲵。后来进一步分析认为,新疆北鲵属孑遗动物,它在小鲵科的分类、系统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被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红皮书,是宝贵的活化石啊。

但是历史总是和我们玩捉迷藏,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国的、外国的动物专家们曾多次考察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的天山、阿拉套山地区试图找到这个神秘的动物。一次次的失败后人们断定这个只有凯塞尔见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不会再有人见到它们了,甚至有人怀疑凯塞尔学术造假。

直到1989年那个有点喋血回肠激情四溢的年份,我的老师王秀玲教授发现了它,开启了一个通向过去的新大门,此时距凯塞尔最后一次见到这种动物已经过去了123年。新疆北鲵是一种有着近三亿五千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属于古珍稀动物类别了。与你喜欢看的侏罗纪公园内的恐龙同处一个时代并且称兄道弟,然而大个头小智慧的恐龙比不过小块头大智慧的新疆北鲵消亡了。DNA分析表明,它与鱼类总鳍亚纲的矛尾鱼同源性非常高,达到97%,而矛尾鱼被认为是出现在4亿年前淡水中的古老鱼类,是两栖类的直接祖先。这表明,新疆北鲵和矛尾鱼的分歧年代并不久远,可能是继矛尾鱼之后最早爬上陆地的两栖类的代表,或者说新疆北鲵也应该是陆上生命的直接或间接的祖先。

你或许奇怪了,新疆不是沙漠戈壁的干旱地带嘛,连一点海洋的气味都闻不到,怎么会是陆地生命的祖先呢。你有所不知,古地中海海域就曾伸入塔里木盆地之中,十几亿年前的新疆是个海水密布的地方啊,成了许多鱼类生存的鼎盛家园。渐渐地,古海抬升,海水越来越少,海里的鱼长出四肢,爬上海岸,开始了游与走相结合的进化日子。再后来,沧海巨变,天山横空出世,海里的生命遭遇了一场大劫难。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乌鲁木齐等地均发现鲵的化石,说明在两亿多年前两栖类的全盛期,鲵类很广泛地分布着。而新疆北鲵成为幸运者,随着天山的抬升上升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山脊处,恰好这里有无数的泉水涌出,为新疆北鲵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更加侥幸的是这泉水一流就是上亿年,涌泉流淌、溪流清浅,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新疆北鲵,继续边游边走地打发着时光。三四亿年前的生命进化线索竟然变得如此清晰,这是怎样的神奇和不可思议,有谁突兀想到它曾经散落在浩淼的亚洲古老大洋之中呢。

那么新疆北鲵上岸后首要的挑战就是呼吸了。我们经常吃的鱼通常都是用鳃过滤水中的溶解氧进行气体的交换,上了岸的话鱼唯一的生存可能就是要用肺呼吸。新疆北鲵确实有了进化,长出了一对长卵圆形的简单肺,上面分布了为数不多的几个肺泡。这还不能满足让小精灵过自由自在的完全陆地生活。小精灵的的幼儿时期必须待在水里,头上长着一对外露的羽状鳃和鱼一样的唇。在等待肺长成的漫长时间里,小精灵必须耐得住寂寞待在水里,一直完成了生命的蜕变,鳃完全隐藏起来,肺长成了,鱼唇的唇褶也消失了,换成了一张便于在岸上捕食的嘴。

但小精灵决不敢离水太远,远离了水这个奶妈的哺育,它会黯然神伤的离开所有的伙伴。小精灵遇到的第二个陆地危险就是皮肤被过分热情的太阳晒干,这是爬上岸的生命必须解决的关乎生存的问题。聪明的小精灵们不喜欢太阳,有太阳的时候它们便隐伏于溪边松散泥草处及岸上潮湿的草墩洞穴或溪中石块下的缝隙中。夜间小精灵就出来跳舞寻欢了,快活的出行觅食,多食蛾蝇幼虫、蚯蚓等。这也成功的逃脱了白天工作的具有恶魔之舌的蛇的缠食,正是由于这个时间差,加上生存位置的与众不同,生活在环境相当恶劣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夜间加班的小精灵们的天敌几乎没有。小精灵属冷血动物,怕冷啊,入冬即进入冬眠期,来年开春,冬眠结束,开始活动。

小精灵家族的历史太古老了,离开和鱼相濡以沫的时间还不长,但它们迈出了从鱼到两栖类清晰的一大步。身上还留有远古的记忆,展示着鱼上岸后为延续生命所付出的全部努力。为了在泥土岩石上方爬行,它们的鳍变成了4只脚;为了抵抗脚下地心引力的诱惑和能抬起头来看清楚天下的面目,它们的脊椎更强壮,并长出了支撑身体的肋骨;那突出的眼睛则是上岸后危险增加、食物减少的烙印。生存境地的变化引起进化已使刚出生的新疆北鲵,没有了鱼儿在水里保持身体平衡的重要器官——鳔,它们游几秒钟便不得不侧躺着休憩一下,来继续下一段的生活。这些小生命从它们的父母那里继承了14对大染色体和19对小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数目多且大小染色体界线分明的特征在动物中并不多见,这正是它的原始性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小精灵是我老师心中的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摔了。

那么你怎么才能找到它呢?告诉你,很不容易的。当年我的老师为了寻找他们,跑遍了人迹罕至的山谷。因为小精灵的皮肤是裸露的,为了躲避日晒、寒流或者大风降温时的冰雹降雪,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栖息于石块下的生活习性。它们的生命全凭那断断续续的细弱水流,只要一次干旱或者山洪,就能使它们全体覆灭。但这并不表示小精灵能够顺利长大,你或许想不到威胁它们生命安全的竟是它们深爱着的长辈。成体新疆北鲵为了度过艰难的困境,保存自己的种类,常吞食卵胶囊和小北鲵。

虽然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小精灵和小蝌蚪一样找不到父母,甚至比小蝌蚪还有可怜,因为他们的父母彼此也互不相识。它们的繁殖方式还处在低等的无性繁殖阶段,小精灵妈妈把卵产在的石头下面,然后离开,母爱到此为止;卵珠由偶尔路过的小精灵爸爸进行授精。或者小精灵爸爸在石底面产出“精柄”,紧接着小精灵妈妈以泄殖腔孔对接在“精柄”上产出一对胶囊,呈倒“∨”字型悬挂在石块下。小精灵宝宝破卵而出后完全靠自己照顾自己长大。但是由于内残现象,野外孵化出的幼体成活率较低。

这些小精灵只分布于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的界山—阿拉套山和天山的局部泉涌地区,栖息地极度狭窄。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它们赖以栖息的水源地范围也逐渐缩小。由于水域面积有限,不可能扩大种群,只有加大保护力度一途。

3亿多年来,远古的精灵在狭窄的水域内虽经风雨,仍然存活了下来,历经多少磨难没有消失,本身就是个谜。它的发现曾经震惊了世界,因为小精灵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今年是发现新疆北鲵20周年,它该走还是该留?请你回答!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