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13年8月

养生——传统与科学的冲突

短短一个月之内,中国医疗卫生界出现了三大新闻:“悟本堂”的倒掉、“天价芦笋片”事件和“劣质阿胶”被揭发。

从2010年2月份开始,张悟本以“出身中医世家兼名牌大学毕业”的身份被一些电视台热捧为“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养生大师”,其后他的讲座出场费飙升至20万元;“悟本堂”开张,他的养生咨询挂号费高达2000元,并且这样的号已经排到了2011年3月。他所写的养生专著据说卖出了300万册。他“绿豆治百病”的理论令全国大部分范围内绿豆的价格在短短几个月内飙升数倍。

方玄昌:再审“山西疫苗案”与“海城豆奶案”

在10月23日举行的“医学科研工作者与媒体角色互换”活动启动仪式上,朝阳区疾控中心一位负责人向在场记者透露了一个信息:在一年半以前那次所谓的“山西疫苗案”被报道之后,他所在辖区内疫苗的接种率下降了近一半。

有关“山西疫苗案”的那组报道,也正是笔者受邀为这次活动所做的第二场报告“新闻记者必备的科学素养”所举的案例之一。

重建科学精神

在中国第一批庚子赔款生留洋100周年之际,107岁的贝时璋和98岁的钱学森逝去,中国科学界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记得2004年笔者与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的一次对话,在解释“为什么较之西方,中国人相对缺乏科学精神”这一问题时,路甬祥的回答是:“在西方,科学与宗教经历过血与火的斗争并最终胜出;而在中国没有经历这一阶段,科学是通过教育让公众接受的。”

那些医生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很多求医的人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费力挂号、排队,直到面对医生,提出的很多问题医生不愿意回答,甚至不客气的说,就是不屑回答。当然这里面不能排除部分医生修养和职业素养的原因,但就我个人和身边同事的经验来看,根本的原因还是在这些问题本身。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让专业人士不愿意,甚至不屑于回答呢?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下总结,欢迎对号入座。

第一. 违背常识的问题。有些问题,从现有知识当中不可能得到答案估计将来也不会有,因为它们违背基本医学常识和自然规律,比如:“有什么方法不吃饭就能存活?”“怎么样才能永远不死?”虽然这样的问题,目前很少有人会问了,但还会出现变种,比如上面两个问题就可以变成“怎样通过辟谷将自己变成能够光合作用的植物人?”和“有哪些能将人预期寿命提高到200岁的绿色食品?”等。

“一国两制”的药品注册管理对中药的特殊庇护

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三条)

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规范药品注册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7年7月10日起颁布了修订后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对所有药品的注册审批做出了笼统的一般性规定。

中医药究竟有没有疗效

任何有生命的生物体都可能出现非正常的状态,这是生命本身的固有属性,对于人类而言一般称为疾病。疾病是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出现的异常生命状态,造成人体的形态或功能偏离正常,生命活动受到限制或破坏,这种状态可以转为康复或长期存在,也可能导致死亡。

医学的历史比很多学科的历史都要悠久,自远古时代起,人类就开始有意识地与疾病抗争,不断探索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数千年来,治疗手段从祈求神灵已经发展到基因疗法,药品的研究也从天然动、植物和矿物到分子水平的药品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有数不清的方法被淘汰,也有更多的方法不断被研究出来。医学的进步为改善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中医诊断的真相

诊断在医学上指专业医疗人员根据体征、病史、检查结果等综合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对人体的精神或生理状态所做出的判断。一般常理解为对某种实体性疾病的判断,疾病名称往往是诊断的最后结论。

现代医学的诊断要求确定疾病的本质和病因,疾病是非常复杂的人体现象,大多数疾病无法通过外表确定,需要从解剖、生理、生化及病理等多方面进行检查和分析,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已经达到分子和基因水平,为诊断提供了相对精确的依据。

科学守护生命

任何生命最终都会结束,虽然死亡是人类无法改变的归宿,但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在人类历史中始终贯穿了对改善生命质量的努力和与死亡不懈抗争的内容,平均期望寿命(指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以下简称平均寿命)也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逐渐提高。平均寿命是由粗死亡率(以下简称死亡率)直接决定的,导致人口死亡的原因主要有自然衰老、疾病、自然灾害、战争、饥荒以及意外事故等。

本文主要就20世纪中国人死亡率及平均寿命的巨变简述科学给予中国人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