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议健

做个简单的朋友

成人交友不易,还因为朋友关系是相对长久的,短时间内看清楚一个成人也相对困难。

你会如何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朋友?

逛微博也有一段时间了,见过一些朋友反目成仇的事情,还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某某是你的朋友,你怎么能这样?”这样的质问在围绕着方舟子的话题中常见。有一段“每日七言”的感悟称“人与人相遇,大抵是始惊,次醉,渐迷,终醒”,这段话被广泛引用,也曾被某网友引用在对一段关系的感慨中。

老遇见这样的话题不禁让人疑惑:什么是朋友?与朋友相关的词语很多,现在很流行网友,还有书友、棋友、至交、故交、世交、君子之交、酒肉之交、莫逆之交、金玉之交等等。如果把每个词语都解释一遍,那会是很长的篇幅。还是回到开头的问题:你如何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朋友?

黄禹锡事件镜鉴

方玄昌按:10年前,韩国黄禹锡造假事件震惊国际科学界,时在《中国新闻周刊》任职的笔者采写了这组报道。彼时,中国类似的造假事件已经层出不穷,但却鲜有得到惩处者;正因此,笔者以尽可能不那么枯涩的笔法记录了黄禹锡被调查整个过程的流水账,相信有心的读者能从中读出,假如事件发生在中国,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被终止,黄禹锡有无数个机会逃脱或推卸责任。

或许你会说:优秀的科研规范如一,造假的成果各个不同;对比韩国黄禹锡与中国造假者无意义。然而,如果我们认真审视,就会发现黄禹锡的造假背景(大环境)、动机、历程、手法(及留下的漏洞)、被发现后的掩盖及推卸手段,都可以在中国许多造假者的身上得到印证;唯一的不同,是造假者的下场。

周年重温 | 方舟子谈韩春雨事件:从急功近利到骑虎难下

2017年8月2日,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正式撤下其关于“NgAgo基因编辑”的论文,至此,“韩春雨事件”的争议告一段落。

有关韩春雨涉嫌造假一事的讨论,一年多来从未停止。2016年5月,国内媒体开始大肆报道韩春雨和其“诺奖级”成果;随后,质疑的音声出现——2016年7月2日,方舟子发表文章公开质疑韩春雨实验的可重复性等问题,引发了舆论对韩春雨成果(造假)的关注。

2016年8月2日,科学猫头鹰专访方舟子,发表了《方舟子谈韩春雨事件:从急功近利到骑虎难下》一文。文章发表后,阅读数很快达到7万余次,将质疑的声音推向高潮:

“生物技术领域是造假的重灾区。我们在评价生物技术新进展时要谨慎,不要过于热情。越是重大的成果越要等别人的重复。”

“一项重大的成果,就一定会有很多人去重复,有假就会被发现,这可算是科学共同体的一种监督、净化。”

整一年后的今天,这一事件终于有了初步结论。尽管远未盖棺——校方调查会否认定他是有意造假、他所获得的荣誉和巨额经费该如何处置、他是否会因故意造假而接受法律法规惩处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给出答案。让我们重温一年前这篇具有警示性的对话。

方舟子 | 不要轻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营养学会最近发布了2016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不久前美国农业部也发布了最新版《美国人膳食指南》。中国人、美国人都是人,身体对营养的需求,食物中有害成分对身体的危害,都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是哪个国家制定的膳食指南,如果是根据科学研究成果做出的,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那么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有的人总喜欢把中国人当成特殊物种,以为中国人的身体和外国人不一样,这是很荒唐的。这些人别忘了,美国人当中也包括很多华人,《美国人膳食指南》对美国华人也是适用的,而不是说让这些华人去找中国的膳食指南。

从《地心引力》到《星际穿越》(下)

科幻影片中的种种“不科学”成分,除了为方便讲故事服务,往往还是“科学”让位于“人性”或“情怀”的结果;但他们本来还可以做得更好。两部片子的物理学考试均不及格。

卡隆说,《地心引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因为它的故事和风格都是如此现实,是基于现实的虚构,而非对未来的幻想”。

诚然,《地心引力》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均来自当下,且在视觉范围内还只涉及到牛顿力学;相比之下,《星际穿越》则是从头到尾都在解读和延伸相对论,在我看来这部片子简直是对爱因斯坦的献礼:在他去世半个多世纪之后,人类在理论物理领域不仅没有显著超出他设定的思想范围,甚至连“幻想”也必须在相对论框架内进行。难怪当年爱因斯坦去世时,《华盛顿邮报》曾以一副漫画暗示其为宇宙运行规律的终极解释者——至少是终极解释的奠基人:“许多年之后,当外星智慧生命透过浩瀚的星空俯视地球这颗宇宙尘埃之时,他们在此只看到一句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

从《地心引力》到《星际穿越》(上)

现实中的太空探索比影片中所展示的更艰难也更精彩,空间科学家则比影片主人公更无私、更纯粹、更少功利心。观看这两部片子,时时都能感觉到一种发自心底深处的恐惧——它们才是真正的恐怖片。恐惧来自两方面:外太空令人毛骨悚然的孤寂;星际旅行中常人难以体会、难以理解的不可控。

2000年4月份,笔者曾经写过一篇万言长文《人类何时搬离地球》,作为给新千年第一个地球日的献礼发在《中国科技画报》封面。那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是:随着太阳和地球本身的演变,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反馈作用,我们这颗星球终将变得不那么宜居,未来我们的后代(假如人类能够一直繁衍到那个时候)将不得不面临星际大逃亡的命运。文章中,我提出威胁人类家园的最近、最实际而看得见的隐患就是气候变化,以及持续增加的人口对耕地的过度需求;而搬到另一个行星系唯一能借助的途径便是时空泡和虫洞。

人类基因可以被改造吗?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范勇团队发表论文,宣布他们用基因编辑技术制造出一个能对艾滋病毒免疫的人类胚胎。艾滋病毒要人体内存活、繁衍,需要跟人体免疫细胞表面上的一种蛋白质结合,进入免疫细胞。有极少数人这个蛋白质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艾滋病毒没法进入免疫细胞,这些人天生就对艾滋病毒免疫。范勇团队用一种称为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胚胎细胞里头的基因组进行改造,人为让该蛋白质基因发生突变,理论上这样产生的胚胎细胞将会对艾滋病毒具有免疫力。

5.20不该忘记的节日

5.20,作为“网络情人节”无人不知。它据说源自于某一首流行歌曲,是“我爱你”的谐音。这一节又被叫做“表白日”、“撒娇日”、“求爱节”,这些旖旎的名字已经令人陶醉,更诱惑着男男女女,把其他三百六十多天里没有、不愿或竟忘记说出的爱意,集中于这一天,浓烈地表达出来。爱情的味道仿佛从鲜花、短信、红包、QQ、微信里绵绵溢出,弥漫整个天空。

然而,我们似乎压根就忘记了,这一天还有另外一个节日非常值得纪念;尤其作为一名现代医生,是不该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