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并无任何相关学术背景,一贯针对疫苗和传染病胡说的伪专家,是如何被国内网络相中并帮助他传播谣言的?这无疑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更值得深思的则是,疫情期间国内某些如同多西一样打着“专家”旗号的浑水摸鱼者,也被媒体甚至政府部门追捧,借此混淆视听、制造恐慌甚至谋财害命,为科学抗疫添乱,却不被追究反而名利双收。
文 | 李长青
中文网络热传辉瑞的新冠疫苗有效率远远不是95%,而是29%。尽管这几天已经有很多自媒体账号进行了辟谣,但谣言已经成势,加上很多网络名人转发,很多人就此深信不疑。于是和以往很多网络谣言一样,“辉瑞疫苗有效率不到三成”就成了一个可疑事实,辉瑞疫苗的效果就成了争议话题。
这则谣言引用的是国外某人撰写的文章,此人名叫彼得-多西(Peter Doshi),号称是《英国医学杂志》“副主编”,还是马里兰大学药学院的“副教授”。为什么加引号,因为这两个名头的翻译都是错误的。多西确实在《英国医学杂志》任职,但不是副主编(associate chief editor),而是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他也不是马里兰大学的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而是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主编和副编辑之间,副教授和助理教授之间差别有多大,只要愿意搞明白都能明白,就不用再多说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不清楚美国职位差别的人胡乱翻译的,和多西本人无关。实际上,英文网络里也有人刻意去拔高他的地位,比如说他是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员工,实际上他只是在约翰霍普金斯做博士后。不是说博士后水平不高,而是博士后一般不被当做员工,只是打工。
对这样的履历拔高,多西不会出来澄清,反而他很明白和享受名校的头衔。不错,除了与学历并无关系的约翰霍普金斯博士后,多西还有多个名校学历,比如他在布朗大学获得人类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东亚研究硕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历史、人类学、科技与社会博士学位。只不过这些学历都有一个显著问题,那就是和他最出名的言论范围不搭界。
从多西的学历来看,他的专业是在人类学、历史等社会学方面。按照国内的分类,多西算是个文科生,他最出名的观点和言论却不在这些范围,而是在疫苗和传染病领域,而且这些言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不靠谱。
以这次造谣辉瑞疫苗有效性为例,所谓29%的算法,是把所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但没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全部算成确诊病例。难道英国和美国药监局的专家,还有医学期刊的审稿人编辑都发现不了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吗?显然不是。这个质疑只是暴露了多西对临床和流行病学完全外行。
即便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流感、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也都没有绝迹,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和上呼吸道感染很类似,但和病毒、细菌感染无关的症状,比如各种过敏,胃食管反流造成的咳嗽、咽痛等等。这里面有很多仅仅通过简单的问诊和查体就可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而不需要做任何检测。
从临床试验角度来说,也不大可能出现故意排除确诊病人的情况。因为不管哪一方都希望尽快收集到更多的确诊病人,这样才能更早达到FDA规定的病例数,也就能尽快通过审批上市。否则纳入病人越多,确诊病人越少,临床试验拖得时间越长,花的钱更多,疫情控制越晚,死人越多,最终疫苗出来用处也就越小。所以,从药厂和政府角度来说,都更不愿意排除疑似病人。既然被排除,一般是有充分的理由。
再者,辉瑞和莫德纳的疫苗临床试验都是按照随机双盲对照进行的,试验由第三方设计和监管,药厂、患者和接种人员都不知道谁接种了疫苗谁注射了安慰剂。即便疫苗组更多出现不良反应,有可能让接种者和病人知晓,但那也只是不到10%的比例,而且那也是试验结束后统计出来的,接种之前知道的人更少。而且这些不良反应在老年人中的比例更低,而分组分析显示辉瑞和莫德纳的疫苗在各个年龄组的保护效力相当。所以这个因素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除了对新冠疫苗的质疑,多西之前还对很多疫苗和传染病常识提出挑战。比如他对流感疫苗的质疑就经常被反疫苗组织引用,不是因为他在流感疫苗方面做了多少研究和调查工作,而只是他的观点。当前的流感疫苗固然不是一个完美的疫苗,真正的疫苗专家会致力于发明更有效的疫苗,以及改善接种的策略,提高接种率。即便不完美,也有大量的证据支持当前的疫苗还是有很大的益处的,因为毕竟可以避免部分人感染,感染的人也可以减轻症状。但多西的观点是流感疫苗就是浪费,应该直接废除。多西还不认可HIV和艾滋病之间的关系,认为那都是艾滋病药厂制造的谎言。
这样一个并无任何相关背景,一贯针对疫苗和传染病胡说的伪专家,是如何被国内网络相中,又如何帮助他在中文网络里传播谣言的,这无疑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